第十八章 尉迟绿萼(第5/9页)

“混账!”杨坚不禁大怒了,“朕要亲自率大军去江南荡寇!”

见杨坚这样表态,伽罗只觉得他轻率,他以为自己还是当年平齐时的先锋官么?

当着高颎和杨素的面,她对杨坚的话置之不理,沉思着说道:“越公,江南小朝廷原来的军队早已解散,这些人成不了什么气候,本宫看,这次不必动用大军,皇上,咱们就拜越国公为行军总管好了,越公有战无不胜之名,对付这些反叛的地方豪强,自然势如秋风扫落叶……”

经她一说,杨坚似乎才能看清事态大小,他登时放下心来,点头允准道:“皇后所见有理,杨素,朕即日拜你为行军总管,命你率三万大军,连夜起拔,与镇守扬州的秦王杨俊合兵一处,渡江克敌……你现在就陛辞了罢。”

杨素是个做事干脆利落的人,他等杨坚写了手谕,便叩头而出,对高颎看都没有多看一眼。

在周围人的忙乱中,高颎却感觉到一种极大的悲哀,他高颎也是一代名将啊,去年平陈,他才是真正的统帅,怎么,没有人记得起这一点了么?为什么伽罗会选择杨素而不是自己去南方平寇?

为人宽和仁通的自己,比精明能干却残忍好杀的杨素,更适合当一个平叛的主帅,至少,自己比杨素更懂得安抚之道。

而伽罗却毫不犹豫地将半壁江山交给了因作战惨烈出名的杨素。

他不禁有些失落感,正待告辞出去,却见伽罗深皱双眉,向杨坚也向他说道:“俊儿真是没用,总管南边四十四州军事,却让三十州一夜间造了反,事先看不出一点征兆,皇上,咱们还不如让他和阿摩对调一下,阿摩在并州待了多年,治下井井有条,连争讼事都没几件……就让俊儿到那儿享福好了。”

殿外,微风传来一声轻轻的“扑通”声,那是一只小梨果从树上掉落在地。

庆州的城头一片阒静,在渐渐明亮起来的晨色中,这座深青色的高城仿佛还没睡醒,宇文若眉纵马驰近,望着城头林立着的大隋旗号,越看越是狐疑。

领头的突厥士兵吹起号角,长号在城门外响彻,刹那间,城头上无数羽箭飞出,宇文若眉急命前队后退时,城脚已留下几百名先锋士卒的伏尸。

怎么回事?

难道彭城公叛乱没几天就被抓捕了?还是他根本就没打算造反?刚才这阵如蝗羽箭,遮天蔽地,城中显然早有预备。

宇文若眉命手下高喊道:“请彭城公与西河公主前来答话!”

浑身铠甲的彭城公刘昶出现在城头上,扶着箭垛,冷冷地道:“可贺敦,这里是我大隋庆州疆界,你引兵犯境,想引起两国混战么?”

宇文若眉在马上拱手道:“姑父,姑母何在?我得你手下报信,说你们打算在庆州树义旗、反大隋,这才星夜领兵前来接应,事情如何又有反覆?”

刘昶大笑道:“宇文若眉,你竟然敢信口雌黄,诬我谋反!我刘昶与大隋天子自幼结识、情同手足,不但帮他灭尽了宇文家的欺心逆贼,还为陛下驻守庆州十年,这十年来,你们东突厥哪次侵扰庆州,不被我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天子待我皇恩深重,泽及三世。宇文若眉,别说我只是宇文家的驸马,就算我姓的是宇文,我这心里,也只有大隋社稷,只有大隋天子!来人,放箭!”

又是一阵如蝗般的箭雨,宇文若眉脸色惨白,在安遂迦的护卫下退兵数里,扎下了自己的王帐。

下午时分,启民可汗也率领两万人马赶到,听说庆州刘昶根本不曾叛乱,皱眉道:“可贺敦,我早说过,大隋国力强盛,有数百万雄兵,突厥人不是他们对手,可贺敦非要听信流言,一意孤行,陷我们于不义。今天晚上,都蓝可汗也会领兵赶到这里,只怕庆州早已派人传递战讯,向秦州、并州求援,倘若大可汗身陷重围,东突厥大军在庆州之地被隋军围歼,那可贺敦便是突厥部落的千古罪人!”

他这番指责义正辞严,让宇文若眉无话可说。庆州军已打开城门,出城掖战,宇文若眉怕都蓝可汗率三万军马赶到时会身陷险境,既不敢出战,也不敢退兵,命人在庆州城外的东山脚下扎好营帐,等候都蓝可汗的后援。

黄昏总是让人迷离,帐外的黄土高原映着将坠未坠的夕阳,美得那样温暖熟悉,仿佛龙首原上的黄昏风景,又在她眼前缓缓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