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尉迟绿萼(第4/9页)
够了,伽罗有些阴沉地看着杨坚那张貌似高贵的面孔,心里泛上来一种滋味复杂的情绪。
他是她一手扶持出来的帝王,而他的智慧和才干,却只能胜任一个上柱国的武将之位,只配用蛮力去上阵厮杀,却没有足够的头脑和胸怀来承担他帝王的使命。当年的相士赵昭算得没错,那罗延只可为将耳,哪里配得上做一个君王?
“皇上,”她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原来的温婉,“臣妾也听说了一件奇事,说皇上经常派出手下的人,到各州县和各部的衙门里行贿,倘若这官儿没接贿赂,倒也罢了,倘若这官儿接了贿赂,皇上就命人当场斩了他首级……皇上,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是谁?当然是杨坚。
杨坚不禁有自得之感,近年他听了老臣苏威的话,认为只要熟读《孝经》就能治天下,刘邦、项羽、刘备,这些人难道读过什么经史子集不成?可刘邦还不是把萧何、韩信这些将相捏在手心里,要圆就圆,要方就方。
回思自己的这大半生,杨坚觉得,自己有着可与前代帝王相媲美的文功武德,事绩言行都会留存万世,为了给后世帝王立一个榜样,他决心好好做一番事业,尤其是在吏治上,更应该超越古人。
当年,西魏、东魏、南梁三国,吏治都败坏不堪,到了北周、北齐、南陈这些新朝,吏治不但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更加朽烂。
关于这一点,当年的东魏权臣高欢曾有一句名言:“天下贪污习俗已久,我若急正纲纪,恐人物流散,何以为国?”
对于这种看法,杨坚当然不能苟同。
岂止是不能苟同,杨坚的看法是,天下官少民多,官杀得再多也动摇不了根本,至于说这些人都是什么一时之彦、皇上应该为国惜才,那真是昏话,——如果说,读破了两本古人的书就叫才子,攻破过一个山头就称得上名将,那大兴城、建康城的才子良将简直都会挤破头。
见杨坚满脸都是骄矜之色,高颎和伽罗对视一眼,同时有怔愕之感。难怪北齐高家和南朝陈家的子弟个个都骄横跋扈、古怪荒唐,权力的确是暴政的温床,像杨坚这样一个因宽徭轻赋而得到清明政声的皇帝,也会将手下的大臣视若草芥。
“陛下,当年汉武帝也曾滥杀大臣,可结果他晚年时深自忏悔,向天下人发布《轮台罪己诏》,有鉴于此,臣妾不希望陛下重蹈覆辙。”尽管当着高颎的面,伽罗仍然将脸一板,毫不留情地数说起来,“大臣若有过错,陛下应将他交付廷尉,而不是自己动手杀人。皇上,臣妾多年来常常在文思殿为皇上讲述前代帝王的得失,难道皇上都忘了么?”
也许是伽罗的多年积威所至,杨坚竟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那样垂下了头,没有反驳一个字。
伽罗叹了一口气,不再说下去。
见今天入宫的目的已达到,高颎不打算在宫内再逗留下去。
大兴宫里多么寂静,汉王杨谅下个月即将大婚,婚后,他便会离开父母身边,这里将更加冷清。
伽罗和杨勇母子因元妃之死失和,杨勇索性将长宁王杨俨接到了洛阳,让杨俨和云昭训母子团聚……
如今,这对人到暮年的老夫妻,将在这富丽堂皇而阒静深沉的宫殿里,共同面对内忧外患仍旧不断的万里江山,以及他们苍白而枯燥的日常生活。
他还没有开口告辞,忽听得马蹄声及门,不禁脸色大变,大兴宫里除了杨坚和伽罗外,再没有别人有资格骑马,这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
来人还没等内侍进殿通报,已自在廊下大叫起来:“皇上,圣上,江南三十州全都造反了!”
这是越公杨素的声音,随着这声大叫,杨坚浑身一震,高颎脸色发白,伽罗肩头微颤,他们对这声大叫,隐隐中似乎早有预期,因此没有一个人惊呼出声,殿中的静谧只保持了一刹那,伽罗便开口吩咐道:“速请越公进来说话。”
方脸美髯的杨素,大步流星走了进来,跪于高颎身后不远,大声重复了一遍:“回禀二圣,江南三十州地面,全数造反了!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会,均为当地豪强士族,他们三人各自僭称天子,设置百官,又有乐安蔡道人等十几州大族,自称大都督,他们抓捕了大隋的州县官,将他们一个个抽肠脔肉,用吴语骂道:‘更能使侬诵《五教》邪!’回禀二圣,这些南朝叛贼气焰嚣张,扬言要将我大隋边境推回至淮扬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