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第十六章 故国故人(第6/8页)
“邯郸城外千株木槿?”
“嗯,邯郸城与帝丘城隔河相望,我母亲当年回卫国访亲时,曾见过邯郸少主赵稷为自己心爱女子手植的千株木槿。初夏时节,大河11之畔,万花争妍,想来定是当时的盛景叫我母亲一见难忘,才有了后来她为百里大夫支招儿求美之说。”
“大河之畔,千株木槿……”我看着身旁的公子利,眼前不断晃动的却是另一个男人的影子。他修长的凤目、眼角的泪痣,他绣在袖缘上的木槿花和他暗夜里遗留下的江离香。是他吗?他会是我阿爹吗?
“阿拾?”公子利轻唤了我一声。
“舜,我娘名叫阿舜。”我喃喃道。
“木槿之名?”
“对,木槿之名……”我低下头扶住自己眩晕的脑袋,忽然有些想笑又有些想哭,我想起那夜商丘暗巷之中男人消失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小儿,不管是谁把你养大,是谁教你成人,他做得真不错。”
赵稷,你真的是我阿爹吗?如果你是我爹,为什么那么多年你不来找我,为什么你要在齐国百般设计陷害我,为什么你见了我却不问问我阿娘是怎么死的?
“邯郸城外的木槿园,现在还在吗?”我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公子利担忧地看着我,摇头道:“早已是一片焦土了。赵鞅当年杀了邯郸大夫赵午,又派人将赵午的尸身送进了邯郸城,威胁赵午的儿子赵稷即刻押送五百户卫国俘虏到晋阳。赵稷不愿,一怒之下就将赵家的使者赶出了邯郸城。那使者受辱,出城经过木槿园时,竟一把火烧了园中千株木槿。赵稷盛怒之下,起兵反叛。后来,就有了晋国的六卿大乱。”
“原来是这样……”
邯郸城,大河之畔最美的城池。我曾无数次在竹简上,在别人的嘴里听到过它的名字,可我从未想过,那里会是我的家,我阿娘、阿爹生活的家。我也无法想象,这世上曾有千株木槿,万朵繁花,只为我可怜的阿娘一人盛开。因为如果那是真的,那么那日阳光下偷望墙头木槿时的回忆,对阿娘而言何其残忍。
“阿拾,你说邯郸君赵稷会是你父亲吗?”公子利见我久久不语,小声问道。
我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没有回应。赵稷不可能是我的父亲,绝不可能。
我扶着木架站了起来,成千上万的竹简在我身旁不断地摇晃,我行走在无数的秘密之中,只觉得自己眩晕得几乎要吐出来。
这一夜,过了鸡鸣之后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院中落叶之上,噼里啪啦格外响。我拥着锦被躺在床榻上,瞪着眼睛看着黑漆漆的窗户。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我已经这样看了整整一夜。
不久后,天亮了。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昏昏沉沉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窗外的雨依旧在下,沙沙地,缠绵得紧。合了衣服坐起身,刚下床,门外就有人轻声问:“巫士起了吗?”
“起了。”我披上外袍走到门边,轻轻地拉开了门。
门外躬身立着一个寺人,素白的麻衣已经湿了大半。他见我开门,连忙抬手行了一礼道:“君上昨日替巫士找了一个二十年前邯郸城的旧民,若巫士要见,奴即刻将人送进宫来。”
“邯郸人?在哪里?”我一把抓住了房门。
寺人担忧地看了我一眼,低头道:“现下城内馆驿之中,巫士若是要见……”
“我要出宫,替我备车!”
“唯!”
国君初丧,雍城大街之上一片缟素,市集之上亦不见往日嬉笑追逐的幼童和喝酒打架的游侠儿,人人身着麻衣,一脸肃穆。
我下了轺车,在寺人的指引下进了馆驿。馆驿的主事一见到我们立马迎了上来。身旁的寺人与他一番对答,他便躬身引我们上楼。
“人呢?人呢?没有酒,肉也没有吗?”大堂之中有一桌衣饰奇异的客人正拍案大叫。
“这些都是什么人?”我问。
“被发左衽的狄人,一点儿不识礼数,说是来吊唁先君的,可顿顿要酒要肉。”主事看着堂中之人,愤愤道。
寺人小声对我道:“应该都是北方鲜虞国的人。鲜虞国主复国后,这次也遣了幼子入宫吊唁。那贵人觐见君上时倒还识礼,秦语说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