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勒斯的先知(第7/14页)
众人登记住进旅馆。保罗的房间很简单,但也很干净,他睡得人事不知。第二天早晨他醒来,冲了澡又修了面。加文在大厅里和他碰面。
“环境有点恶劣,我很抱歉。”加文说。
“不,挺好的。”保罗说,“有床,有淋浴喷头。我只需要这些。”
“我们把鲁滕当作考古挖掘队的大本营。以后的住宿环境就没这么豪华了。”
回到吉普车上,保罗检查了自己的设备。他还没有爬进乘客座位就注意到了那支枪,它黑色的皮套被胶带粘在了驾驶室的门上。前一天它还不在那里。
加文捕捉到了他的视线。“我们生活在疯狂的时代,兄弟。这是个被历史遗忘至今的地方,而最近的事件又让它被记起来了。”
“什么事件?”
“对某些人来说是宗教事件,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政治事件。”加文挥挥手,“这个发现与科学界的自尊利害攸关,但不仅止于此。”
他们往北驶去,向下进入溪谷,将文明最后的浮华抛在身后。“你担心有人会把骨头抢走?”保罗问。
“对,这是我担心的事情之一。”
“之一?”
“要装作我们摆弄的只是一些理论是很容易的——在敌对科学家派别间的某些象牙塔中空想出来的想法,就好像全都只是智力练习一样。”加文看着他,黑眼睛里神色肃穆,“但接着你就看到了真正的骨骼,在双手中感受到它们的重量,有时候理论就这么死在指缝中了。”
通向谷底的小道一路都是断线的之字形,偶尔是环形盘山路。在很长的路段上,悬伸出的枝条将道路裹成了隧道。丛林像一块大湿布,拍击着挡风玻璃,而这块湿布不时猛地掀开,在边沿露出的缝隙中,你可以看到好莱坞大片中那样的山谷,它是可以代表世间所有山谷的典型,透过丛林迷离的华盖,地面隐隐可见。在漫延无际的泥泞道路上,只要突然将方向盘打个左转,深处的青翠就会扑面而来,致人死地。
“梁布亚,”加文这样称呼他们的目的地,“意思是‘古洞’。”加文解释了他们的设想——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即所谓‘情境’。闷热的雨林环绕四周,于是两三个古人类进洞穴乘凉休息。或者,也许天在下雨,于是他们进洞穴避雨,只是雨没有停,而河水泛滥了——它现在有时仍会泛滥。于是他们被上升的洪水困在了洞中,溺死的尸体被埋在了泥浆和沉积物里。
他们在沉默中继续往前开,保罗预感到加文将说出第三种可能。“又或者,他们是被吃掉了。”
“被什么吃掉了?”
“Homo homini lupus est,”加文说,“人即他人之狼。”
他们越过一条上涨的河流,水升到了车门底部。当时保罗觉得水流抓住了吉普车,扯着它,危险如影随形。加文诅咒着,指关节攥方向盘攥得发白,尽力让车待在浅水里。当他们上了河岸时,他说:“你得让车头直指北方。如果偏离了几英尺,这家伙就会翻倒在河里。”
保罗没问他是如何知道的。
河岸这边就是营地了。研究员都戴着宽沿帽或扎着大头巾,有老有少,两三个打着赤膊。一个黑发的女人穿着白衬衫,坐在自己帐篷外的一条原木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结实的靴子。
每个人都转头看向吉普车,当车子停下来时,一小群人聚集过来帮助卸货。加文介绍保罗与众人认识。八名研究员,另外还有两位仍然在洞穴里的工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澳大利亚人,还有印尼人和一个美国人。
“爬虫学,兄弟。”其中一位握着保罗的手说道。他个子矮壮,留着红胡子,顶多二十二岁。保罗对他的名字左耳进右耳出,但是忘不掉他的自我介绍。“爬虫学,兄弟,这是我的专业,”小个子男人继续说,“我在这事里搅和,是因为麦克马斯特教授在这里。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毕业。”他的尖鼻子直指向他的下巴,笑起来嘴有两英尺宽。保罗立刻喜欢上了他。
他们终于把吉普车上的东西都卸完,加文转向保罗,说:“现在,我想是时候进行最重要的介绍了。”
步行到洞穴的路程很短。犬牙交错的石灰岩从密林中支出,上方覆满了藤蔓,下方是一张黑洞洞的大口。岩石像老象牙般发黄,清凉的微风包裹着他,他们进入梁布亚后就一路向下。刚踏入洞穴,保罗的眼睛过了一会儿才适应其中的黑暗。穴腔有三十米宽,以阔口的新月状向丛林展开怀抱。泥泞的地面,低低的洞顶,一开始没什么值得看的东西。在远远的角落里,两根棒状物从泥里斜戳出来。保罗走上前去,便看见了那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