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 5(第10/15页)

“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小野寺问,“是不是说今后将会发生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等一等。”中田插嘴说,“过去从未发生的事情……果真会发生吗?”

“历史就这么回事。”田所博士回过头说,“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出现全新的形态。这就是各种现象的进化史,我们应该从地球的角度去看它的进化历程。太阳系中诞生了十个行星,虽然大小各异,但它们诞生的形式几乎是一样的。它们有相同的开端,只是其中一个行星上突然诞生了生命——这是其他任何行星都未曾有过的经历。在生命出现之前的阶段,就算有观察这十个行星的意识,但要预测十个行星球中,哪一个将会诞生生命——假如生命出现以前,对生命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话——那么,预测是根本不可能的。”

“先生您是要预测那些无法预测的东西吗?”邦枝一脸复杂的表情。

“完整的预测是办不到的,但还是有可能性……”田所博士抬头看着地球的剖面图说,“不过我要大家明白这样一点,那就是,我们不能够凭借短时期观测得到的、贫乏而不完整的数据来断定某类事情绝不会发生。过去也许没有发生过震级八点六级以上的地震。如果基于以前的认知理论,我们或许会认为超过那个震级的地震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在将来,也许会发生过去从没发生过的事情。比如,若干个贮存相当于单位震源体积5×1024尔格的巨大能量的地壳排列在一起,当这些地壳同时释放能量,其结果将会怎样呢?谁能断言那样的事就绝对不会发生吗?在绝对完全明朗化之前,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即使像拉普拉斯魔神一样,对过去、对现在都了如指掌……”

“先生,”幸长看了看挂钟说,“马上就到用餐的时间了。请进入正题吧。”

“好的。”田所博士好像终于醒悟过来似的点点头,“那么,简单地说明一下。依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导速度变化被认定的固体地幔,实际上是长期处于缓慢对流的物质。这一点大家都清楚吧。日本海沟正好处于那个大型地幔流上方的太平洋板块的沉降部,而日本列岛处在地幔对流界面——不连续面上,在太平洋一侧受插入列岛之下的板块作用被向下拉动,由于来自大陆一侧的地幔上升,致使列岛又承受着推向大洋板块之上的挤压力……由于这巨大能量,致使日本列岛在过去数千万年间由大陆向南挤压,向南移动了约五六百公里,从第三纪初算起,日本列岛已从其中部弯曲了近四十度……”

博士拨弄了一下按钮,出现了日本列岛的地图。

——漂浮着的日本列岛!

日本列岛现在仍然以每年一至两厘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偏南方向移动,然而,在它移动的正前方,地幔流正以每年四厘米的速度迎面奔来。日本列岛是一个逆地幔流而上的列岛!如果按博士的分析,那么,在新生代第三纪之初,那时的日本列岛并不像今天这样弯曲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弓形状,而是紧挨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呈笔直走向的。五千万年间,日本列岛向南移动了五六百公里。按每年一至两厘米的移动速度计算的话,有那么长的时间,足以移动这点距离。

来自大洋的冷地幔流,像一枚楔子一样插入大陆板块,使骑在上面的日本列岛像积雨云一样渐渐地活跃起来。同时,由于它是朝着地幔流的顶部向上攀爬,致使地幔沉降部逐渐被挤压,随之形成海沟,而且越来越深。

另外,一个由菲律宾海盆中心部涌出的地幔形成的地幔不连续面的弧形锋面,由南向北与日本列岛的中央部相交——形成马里亚纳—小笠原弧形列岛。沿着这个弧形锋面生成了火山列岛,在距热流量极高的列岛弧形线以西约二百四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条与弧形锋面平行的、通常在地下四百公里的深处发生地震的深源性地震带。富士火山带驻足在日本列岛中央部,而深源性地震带则横贯日本列岛,并且穿越日本海的下方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在那儿向东折了一个近九十度的弯儿,沿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海岸直达鄂霍次克海。

马里亚纳—小笠原火山弧和深源性地震带的地表之间有一个大约二百四五十公里的错位,它与地下四百公里的地震带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十度左右的切入斜面。这正好与日本东北部地下深处震源分布斜面的角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