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决策中的“直觉”与“第六感”(第7/9页)

李奇微将军坚定地说:“我不认为自己有在任何重要战斗上作过决定,除非展开行动时我正好在现场,或我已事先向我委任并熟悉的该任务指挥官咨询过,而他也已经熟悉此任务的状况。换句话说,当他认为有能力可以执行该项任务时,他就可以完成任务。现在如果你这样做了,加上知道该指挥官不会要求其部队去执行他自己没做过的事,那你就不会遇到挑战。”

在法国的攻势行动中,李奇微将军当时是第 82 空降师的师长,他坐小型飞机视察部队。“当我乘飞机在空中侦察时,我问我的飞行驾驶麦克是否可以将飞机降落,可以的话就落地。我们可以在小飞机上互相传送纸条,有时我们会决定低飞穿过电线,并将飞机降落在小市镇的街道上。然后,感谢上帝,我们以相同的方式离开。同样的,我也搭乘小飞机前往联系正在检查破坏桥梁的炸药是否已解除的工兵巡逻队。后来,我们降落在各种地方,如干河床,或是在光线消失的最后一刻才降落到地面。在那里不可能会有灯光导引的简易机场可供降落,但麦克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

李奇微将军于 1950 年在韩国担任第 8 军团司令时经常主动视察部队。哈罗德·约翰逊(Harold Johnson)上将当时是一位团长,并于 1964—1968 年接任陆军参谋长,他指出:“当李奇微将军走进来并准时召开指挥官会议及视察我们的部队时,一个很大的改变发生了。参加该会议的包括部队中所有连级以上的指挥官。李奇微将军对我们讲话,光靠他的个人魅力就让我们大幅转变。他确实做到了。他亲自作了许多检查以察看情况确有转变,他没有耐心也无法忍受迟缓的改变。他以身作则,和参谋居住在我们的指挥所,甚至与我们的部队一起用餐,早上来,晚上再回到主指挥所。他早睡早起,都是利用白天的时间来视察部队。我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我跟随李奇微将军的左右以学习他向部队官兵所说的金科玉律。这被证明非常有用并助益甚大,特别是我可以简练地向其他指挥官描述一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其要旨。”

柯林斯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军长,他在自传中提到:“比起蒙哥马利,李奇微跟我更亲近部队,更能正确地掌握部队的状况,蒙哥马利太信任其派驻在我们指挥部的‘有名无实’的英国低阶参谋军官所提供的每日报告。”

当大卫·C. 琼斯在担任空军参谋长时,也经常到部队视察。他的侍从官罗伯特·巴克斯特(Robert Baxter)中校亦跟随在侧。他描述琼斯的视察方式是:“当他视察一个基地时,他有一套程序。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人。他为视察发明了一套技巧或本领。在他到达所要视察的基地之前,他会深入了解有关该基地的一切事情。参谋会准备许多有关该基地的背景资料及相关的议题与问题,例如环保抗争的问题,如果空军想要获得更多物资的现行问题与任务执行所延伸出来的各种议题等。他有一组人来为他准备及规划相关的工作,如优秀的企划家阿博特·格林利夫(Abbot Greenleaf)将军与柯里(Currie)。他只是走进基地,并在当天结束前开始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可避免的,这将会引起基地某些人的反应,但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是有效的。

“有一次,当我们到达马奇(March)空军基地时,他观察到某些不正常的现象并公开提出。我问道:‘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走在基地附近的街道,然后只是看一下就能提出如此精确的评估,你到底是如何办到的?’他回答说:‘问的好,这来自经验。如果你经历过许多不正常的现象,最后你对不对劲的地方就会有直觉。’

“例如,他试图去合并拥有很多冗员与重复功能的全天候工作中心。他想要让不同的区域执行不同的功能以提升效率。这段时间正是他调整空军编组,以强化效能及节省预算的时候。

“他在基地视察时所表现出的直觉,永远令我叹为观止。对许多人而言,很多事情是具有争议性的,他总是要求基地做更多的工作,这些是其他人认为不可能达到或不应该做的事情。他经常要求增加设施的承载量。有时,他会对一个已经很具效率的基地继续寻求改进并增加额外的功能,以便可以使其执行其他可以被关闭的基地的原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