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图哈切夫斯基案与苏联红军第一次“大清洗”(第5/8页)
瓦西里·布柳赫尔(1889—1938),红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1918年9月16日苏联设立“红旗勋章”,第一个获得者就是他。此后他又在1921和1928年各两次获授,是两位五次获授该勋章的人之一(另一人是铁木辛哥,但主要是在后来苏芬战争、卫国战争中获得的)。在1930年4月6日设立“列宁勋章”之前,那是苏联最高荣誉勋章。苏联内战结束后,从1924到1927年,布柳赫尔被派往中国,担任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军事顾问,为建立黄埔军校、平定陈炯明叛变和北伐战争做出很大贡献。在中国他以“加伦将军”闻名,那是化名,化自他妻子加林娜的名字。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布柳赫尔返回苏联。1930年苏联设立“红星勋章”,他又是第一个获得者。1938年7月30日,日军入侵位于苏联、中国、朝鲜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8月2日苏军开始反攻,将其击退。8月10日,日本向苏联提出停战,随即签订和平协议。这一短暂战争被中国和日本称为“张鼓峰事件”,苏联则称之为“哈桑湖战役”,该役苏军指挥员就是布柳赫尔。
但是,哈桑湖战役结束仅仅两个月,1938年10月22日,布柳赫尔就被逮捕。18天后,战斗中先后负伤18处也没有死在敌人枪下的红军元帅死在了审讯室里。法医鉴定说他死于“骨盆静脉形成血栓引起肺动脉栓塞”,由此不难理解“大清洗”中为什么许多人会屈打成招。布柳赫尔的死讯一直没有公布,1939年蒋介石还向斯大林提出请求,再次派加伦将军来华协助指挥对日作战。回答是他已经去世,但怎么死的?没有说。1956年布柳赫尔获得平反,第二年曾经是黄埔军校教官的叶剑英元帅访问苏联,有感写下诗篇:
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 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亚历山大·叶戈罗夫(1883—1939),原为沙俄军队少校,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内战时期主要在乌克兰作战,是红军第一骑兵军主要指挥官之一。波苏战争期间,他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当时斯大林是他的军事委员。内战结束后(1925年)被派往中国,担任冯玉祥将军的军事顾问。1927年回国,他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193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参谋长。1938年2月被捕,后来死在监狱里。被捕、处死原因都不详,死亡日期也不详,一说1939年2月23日,一说1941年。
1935年首批获授“一级集团军司令员”的也为5人,即1919—1924年担任红军总司令、时任防空部队司令员的谢尔盖·加米涅夫,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博列维奇,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别洛夫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沙波什尼科夫。五人中加米涅夫于1936年病故,亚基尔等三人成为“大清洗”受害者,只有沙波什尼科夫未遭厄运。
约那·亚基尔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犹太人药剂师家庭,曾在瑞士最老的大学巴塞尔大学(建于1460年)学习。“一战”期间回国,他在乌克兰敖德萨一家兵工厂工作,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协约国武装干涉期间,他领导一支部队抵御罗马尼亚军队侵略,又曾领导红军中一个由赴俄华工组成的“中国团”与奥匈帝国占领军作战,后来担任过红军师长、军长,是继布柳赫尔之后第二个获授红旗勋章的人,并且三次获授该勋章。伏龙芝担任国防人民委员期间,他也是重要助手,和图哈切夫斯基一起为红军正规化改革做了许多工作。1924年4月担任红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25年任乌克兰军区(后改称基辅军区)司令员。
1928—1929年亚基尔被派往柏林德国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和他一起去柏林学习的还有另外四名红军将领,其中三人后来(1935年11月20日)首批获授军指挥员,另一人马克西姆·斯捷潘诺夫(1893—1945)也于1938年2月2日晋升军指挥员。这四人除扬·拉齐斯(1897—1937)在“图哈切夫斯基案”发生前就因病去世外(1937年3月10日),都成为“大清洗”牺牲品,让·松别格(1891—1938)和罗曼·隆格瓦(1891—1938)1938年即被枪决,斯捷潘诺夫于1938年12月9日被捕,1945年死在劳改营中。拉齐斯和松别格是拉脱维亚人,隆格瓦是波兰人,曾经担任过苏联驻华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