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第6/15页)
那封信还说,英国政府希望在1941年年底以前把自己在北非的军队扩充到75万人,到1942年夏季增加到100万人。
对这封信,9月13日斯大林回答道:
您在回信中再次强调目前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作为回答,我只能说,没有第二战场,只会有利于我们共同的敌人。
然而,不应该忽视的是,就在丘吉尔战时内阁主要成员中,也有人并不那样认为,最先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比弗布鲁克爵士便说:
俄国人的抵抗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抵抗使德国军队调离了西欧,并暂时阻止了轴心国在其他战场可能发动的进攻。它在所有被占领国家中造成了近乎革命的形势,并为英国军队开放了两千英里长的海岸线。
“二战”期间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多次会晤,比弗布鲁克都是主要陪同人员。而英国驻苏大使,无疑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驻外使节。当然英国驻美大使也很重要,但1941年12月丘吉尔访美,留下刚于11月18日晋升元帅的迪尔作为他的私人代表,同时也是英国三军的代表,相当一部分驻美大使的任务就改由他承担了。比弗布鲁克和克里普斯这两个重量级人物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所表达的态度,恐怕没有理由不相信是真诚的。然而,非常遗憾,那对丘吉尔也同样不起作用。附带说说,此后迪尔元帅一直留在华盛顿,直到1944年11月4日在那里病逝。
9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9月19日基辅战役结束,纳粹德国开始做进攻莫斯科的准备。此役选择“台风行动”(Unternehmen Taifun)为代号,企图像“台风”那样一举摧垮苏联的抵抗。为此调集的军队和武器装备数量之庞大,大概是战争史上仅有的,到10月1日,兵力超过190万人,而苏军只有125万人。然而,就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英国仍然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给它所称的盟友苏联以真正的援助。显然,丘吉尔已经确信,即使莫斯科失陷,苏联的抵抗也不会停止。不过,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希特勒没能像当年的拿破仑那样进入莫斯科。1942年1月德军被迫后撤,2月11日,丘吉尔不失时机地给斯大林写信表示祝贺:
贵国军队在反对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我们大家的钦佩之情绝非言词可以形容。但我不禁要对俄国为共同事业所做的一切,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和祝贺。
丘吉尔的做法,不但在国际上广受批评,就在英国国内,人们也普遍感到不满。1942年2月刚被召回伦敦的克里普斯便发表一个著名的广播演说,呼吁给苏联以真正的军事援助。公众对那次演说反应极为强烈,这让他迅即成为英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2月19日被任命为内阁掌玺大臣(Lord Privy Seal),兼任下院领袖,尽管这时他并无政党背景——他原来是工党党员,但因主张在反对绥靖政策的斗争中与共产党及部分自由党人、保守党人合作,1939年初被工党开除。下院领袖是内阁中负责下院事务的阁员,经常由首相本人兼任,克里普斯的前任便是丘吉尔自己。克里普斯声望是如此之高,以致3月初美联社从伦敦发回的报道预测他有可能取代丘吉尔成为首相。
丘吉尔对此玩弄了一点小伎俩,派他到印度去与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1876—1948)谈判有关事宜。后来印度独立,印巴分治,真纳被视为巴基斯坦“国父”。那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任务,丘吉尔此举的目的不言自明。回到英国以后,克里普斯不再担任下院领袖并且退出战时内阁,改任飞机生产大臣,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克里普斯的演说在政界得到许多人响应。下院2月25日会议上就有议员发言说:
我们处于战争状态已经两年半了,此前还备战了一年。备战和作战已经过去了三年半,我们做了些什么呢?……当斯大林要求开辟第二战场时,我们早就应当开辟第二战场。
4月24日,比弗布鲁克在美国纽约发表演说,指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才是对俄国的真正援助,也才是对反对法西斯共同事业的真正贡献:
自从去年10月访问俄国以后,我就赞成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我相信俄国的办法,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我认为英国应当通过在西欧被德国占领的两千英里长的沿岸某地建立第二战场的办法,仿效这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