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第5/15页)
在北面开辟一个战场就更容易做到。在英国方面,只需要海军和空军采取行动,无需派遣陆军和炮兵登陆。苏联的陆海空军将参加这一战斗。
第二天丘吉尔回答苏联驻英大使说:在法国北部,不管企图开辟多少个战场都是不现实的,他做出的唯一许诺是以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对德国进行轰炸,既不吝惜飞机,也不吝惜飞行员。英国军方也在给苏军的电报中表示,他们只能通过空中、海上和经济行动并通过加强在近东和远东的地位来削弱德国,间接地给苏联以帮助。“从军事观点看,除了我们已经做的事情以外,再不能对俄国陆军和空军的作战施加影响了。”
8月26日,英国外相艾登会见苏联驻英大使麦斯基时表示,“英国还没有准备进攻法国”,但“在最近的将来,大概会开始在利比亚的进攻”。三天后,丘吉尔本人也对苏联大使说他不认为目前有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还对1942年春季是否有可能开辟表示怀疑,表示英国打算1942年在地中海和北非地区实施重大战役,为此在近东集结了大量兵力。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表明英国对在欧洲大陆(具体说便是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一事,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对于英国的安全,是北非重要还是英国本土重要,应该是任何人都不难回答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本土丢了,英国能把自己的政府建到殖民地上去吗?不把大量兵力用于保卫本土而集结在北非,说明他们很清楚,德国已经深深陷在苏联战场,不可能再威胁英国本土的安全了。正是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让英国得到了弥足珍贵的安全,然而他们给苏联军民的回报却是自食其言,在盟友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并不施以援手。8月30日斯大林回电丘吉尔,不客气地指出:
实际上,英囯政府是在以自己的消极等待政策来帮助希特勒匪徒。希特勒正好希望各个击破对手——今天是俄国人,明天是英国人。
这时,战场形势对苏联来说已经空前严峻。在北面,从8月8日起,列宁格勒便被德军包围。在南面,也在8月8日这一天,乌克兰中部乌曼战役结束,德军南集群开始进攻基辅。在中路,斯摩棱斯克战役已经进入尾声,德军兵力最强的中央集群已经在做进攻莫斯科的准备。9月3日,斯大林再次致信丘吉尔,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指出由于德国人深信“西方现在没有第二战场,将来也不会有,所以毫无顾忌地又调了36个精锐师和大量坦克、飞机到东线来”,苏联正面临致命的危险。他要求英国“本年内在巴尔干地区或法国的某一地区开辟第二战场,以使德国从东线调走30至40个师”,还希望英国加紧军事物资的援助。
由于情况紧急,那封信在交给英国驻苏大使的同时,还由苏联驻英大使在伦敦直接交给了英国政府。克里普斯大使收到信后表示,他认为这封信极其重要,他将马上转交英国政府。还说自己会像过去一样,“建议组织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并且告诉苏联人,他决定立即返回英国,以便“用个人的影响来保证实现信中提到的措施”。他当天就给英国政府发了电报陈述他的看法,他认为形势严峻,斯大林信件所言并非夸张。他指出:
如果我们现在,在最后关头不做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我们将长期地,也可能是永远地从俄国战场失去一切好处。
丘吉尔这样回答他的大使:
当您说到一种“超乎寻常的努力”时,我想您的意思是指一种超越空间、时间和地理条件的努力。不幸的是,我们没有这种禀赋。
对在伦敦交给他信件的苏联大使,丘吉尔仍然坚持说进攻法国是不可能的,并且表示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也不现实:
英国还没有足够的兵力、飞机和坦克来开辟这样的战场。……在冬季到来之前,我们不可能向你们提供任何重大的援助——不论是通过开辟第二战场,还是提供你们所需要的各类武器。目前我们能提供的只是沧海一粟。
他同时给斯大林发了回信(斯大林9月6日收到):
虽然我们不应当不去做出应有的努力,但实际上英国在西欧除了采取空中行动外,没有可能采取任何其他行动去迫使德国在冬季到来之前把军队从东线调往西欧。没有土耳其的协助,就没有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英国军队是否强大得足以在1942年侵入欧洲大陆,必须取决于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