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第8/15页)
也就在4月,美国底特律三万汽车工人向罗斯福总统递交请愿书,要求立即开辟第二战场。400多名教会著名人士呼吁美、英两国迅速开辟第二战场,趁德国忙于俄国战场之机把战争转移到德国本土。28日费城举行盛大海员集会,口号就是“立即进攻西欧”。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苏联派出外长莫洛托夫和总参谋部费多尔,伊萨耶夫少将到美国商讨有关事宜。在到美国之前,5月20日他们先到了伦敦,与丘吉尔及英国政府、军方主要人士会谈。会谈中丘吉尔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准备以最大的兵力进攻欧洲大陆。英国政府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将竭尽全力完成这个任务。但说及具体时间,就表示不能确定,他说:
1943年我们将拥有大量的船只,那时我们将能够在敌人沿岸地区五个或者六个地点,在从北角到巴荣那的任何地方实施登陆。……我们共同的计划是在1943年用150万美国和英国兵力在欧洲大陆登陆。
5月26日,莫洛托夫和艾登签署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战时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盟国及战后互助合作同盟条约》,共8条,比此前(1941年7月12日)签订的那个只有2条的条约详细了许多,但仍然失之笼统而不具体,并且完全没有提及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三天后莫洛托夫一行到达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军方要员会谈。在一次美方只有总统和霍普金斯参加的会谈中,罗斯福对莫洛托夫说,他和许多美国人看法不同,认为“必须首先打败德国,然后再打败日本。因此,准备在1942年尽一切努力来减轻苏联对希特勒战争的负担”。还告诉苏联外长:到年底美国将有400万陆军和60万海军。但是,“要想保证进攻欧洲战役的胜利,只能在1943年进行”。当晚霍普金斯拜会莫洛托夫,解释说:罗斯福是“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最热心的拥护者,可是美国将军们似乎认为1942年苏联战场的态势是稳定的,因而看不出开辟第二战场的必要性”。
莫洛托夫回答道,把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拖延到1943年,对苏联孕育着危险,对美国和英国也同样是危险的。由于英、美两国所说1942年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输力量不足,苏联表示愿意大幅度减少两国对苏联的援助,从原定的410万吨(其中武器180万吨,汽车、钢铁等其他物资230万吨)减少到200万吨。但就是这样,仍然没能让两国答应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
6月11日,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和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1871—1955)签署两国政府关于反侵略战争中实行互助原则的协定,次日发表莫洛托夫访美公报,称:“在会谈过程中,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谅解。”接着,在苏、英两国发表的联合公报里也写进了苏、美公报那段话。后来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表示,他同意发表那样的公报是“旨在把敌人引入歧途”。艾登在他的回忆录里则说那是由于美国政府采纳了它,英国不想“以互相矛盾的公报帮助敌人”。
由于担心在与莫洛托夫会谈后美国会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支持苏联,通常乘军舰出访的丘吉尔6月18日破例乘飞机赶往华盛顿,亲自说服罗斯福。但就在他到达的第二天,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1867—1950)征得陆军参谋部同意后给罗斯福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指出:
完全有根据说,希特勒唯一害怕的就是第二战场。这一战场的开辟,便是支持俄国和彻底消灭希特勒的最好保证。
两国军事领导人会谈时,马歇尔和美国海军参谋长欧内斯特·金(Ernest Joseph King,1878—1956)都反对英国提出的北非战役计划,认为唯一正确的战略就是尽量减少向其他战场调派兵力而应在欧洲集中力量。马歇尔指出,北非战役即使获胜,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引开俄国战场的飞机、坦克和军队。尽管“二战”期间丘吉尔的主要军事顾问、参谋长会议秘书哈斯汀斯·伊斯梅将军(Hastings Lionel Ismay,1887—1965)起草的一份文件也说:“1942年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和丹麦的作战行动如能成功,会比任何其他战场的行动产生更大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收获。”即便阻力重重,丘吉尔最终还是说服了罗斯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把美国人的注意力从西欧引向了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