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瓦卢瓦还是金雀花? 13281340(第7/8页)

当爱德华在享受外交胜利之时,他的国土正遭受武装私掠船的侵袭。1338年3月,尼古拉斯·比裕什率船队烧毁了整个朴茨茅斯,只留下教区圣堂和医院。几个月后,休·吉耶雷带着5艘满载的船驶离瓦尔赫伦,其中包括爱德华为自己建造的“满载金钱和羊毛”的“克里斯托弗”号。1338年10月,南安普敦陷入一片火海,之后,根西岛被占领。第二年,法国人劫掠了从康尔沃到肯特的整个英国南部,袭击多佛港和福克斯通港,使整个怀特岛陷入战争的血与火之中,他们甚至出现在泰晤士河口一带。法国战舰日益成为佛兰德斯羊毛运输船的一个严重威胁,也对每个夏天来往于南安普敦和波尔多的运酒船造成巨大影响。任何前往法国的英国船只都有可能遭到拦截。

事实上,英格兰正面临一场全面的外敌入侵。早在1333年,一些消息灵通的英国人就开始担忧腓力的十字军舰队会入侵英国。而1338至1340年间法国舰队的劫掠活动,又使可怕的谣言在沿海一带居民中传播开来。据传言说,被绑架的肯特渔民惨遭凌虐,在加莱游街示众——这些传言并非没有根据。英国南方的每一个郡都自发组织了海岸自卫队。1339年3月23日,腓力六世下令征服英格兰。比裕什曾提出要尽量多地摧毁英国商船(包括渔船),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建立一支“海上大军团”更为重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有200多艘战船集结在西兰海岸茨文河口的斯鲁伊斯港。(当时斯鲁伊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港,现在茨文河早已被泥沙淤塞。)

1339年春天,英国人狠狠地回击了法国人的劫掠,袭击了勒特雷波尔港。当年秋天,英国舰队驶入布洛涅港,烧毁了锚泊在这里的30艘法国战船,绞死舰队司令,并将城镇付之一炬。但法国舰队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法兰西元帅米勒·德·努瓦耶计划率6万士兵驶过英吉利海峡。

爱德华疯了一般地四处搜集钱财,试图在陆地上对抗腓力。1337年,他组织了1.5万人马,由北安普敦伯爵威廉·德·博亨带队侵扰佛兰德斯伯爵领地,这次远征的花销非常大。1339年,爱德华典当了他为自己加冕为法国国王而制作的王冠,在此之前,他已经当掉了英国王冠。9月,他终于能够从低地国家御驾亲征法国,一支小规模的英国军队在安特卫普同他会合,再加上一些明显不太靠得住的德意志和荷兰雇佣兵,还有布拉邦公爵。爱德华率军缓慢行进至皮卡第,故意捣毁蒂耶拉什全境,包围了康布雷。腓力从圣康坦率领一支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3.5万人的军队迎战爱德华。

爱德华担心遭到腓力的袭击,在弗拉芒戈里附近将军队分为三列:英国军队在最前,德意志诸侯及其军队位列其后,布拉邦公爵率布拉邦军和佛兰德斯军在最后。(英军队列的中间是重装步兵,两翼为弓箭手——爱德华在6年后的克雷西战役中还会用到这一战术。)腓力要求两军派出骑士代表,以决斗定胜负。这极大地激发了英国贵族们的骑士精神,而腓力后来却很没风度地取消了这一决定。更糟的是,尽管腓力的兵力是爱德华军队的两倍还多,他却始终拒绝开战。两军对峙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爱德华被迫撤退。

之所以要特别提到1339年的这场战役,是因为法国非战斗人员在其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中世纪战争的惯例是尽可能地破坏敌人的城镇和乡村,以达到削弱敌方统治的目的。英国军队在苏格兰战场上养成了这一极其卑劣的习惯。在战斗期间,爱德华给年轻的威尔士亲王写信,信中描述了他的军队是如何劫掠并烧毁敌人的村镇的,“整个地区一片狼藉,谷物、牛羊和所有货物都一扫而空”。每个小村庄都燃起烈焰,每一间房屋都被洗劫一空后放火烧毁。就连修道院、教堂和医院都没能幸免于难。好几百个平民被杀——无论男人、女人、儿童,也不论教士、商人还是农民,数千平民忍饥挨饿,逃往临近的堡垒。爱德华看到了这种“全面战争”在人口如此稠密、如此富裕的地区所能达到的效果,于是他们尽可能多地采取“骑行劫掠”(chevauchée )战术,派骑兵对法国领土进行彻底地毁坏,希望法国人最终厌倦战争(就像4个世纪之后谢尔曼将军在佐治亚州进行的大屠杀行军)。英国人显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满意。爱德华的顾问乔弗里·斯科罗普大法官曾将一名法国枢机主教“带到一座高塔之上,让他看看从这里到巴黎周边的农村地区,每隔15英里就有一处冒着浓烟”。斯科罗普问主教:“阁下,您难道没有看到,围绕着法兰西的丝线已经断裂了吗?”面对此情此景,枢机主教颓然倒地,“就像死了一般,既恐惧又悲痛,四肢瘫软躺在塔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