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第9/17页)
毛泽东特别强调:“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仍然放心不下,继续思考朝鲜战事。一个小时后,他又发出一电,要求志愿军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电报指出:
你们是否已前进,我意13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志愿军第13兵团部于10月19日黄昏从长甸河口随第40军第118师前卫团跨过鸭绿江。
10月21日黄昏,兵团部分别收到毛泽东和彭德怀关于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电报。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于当日晚电示各军:“兵团决定钳制东面之敌,集中力量各个歼灭伪六、七、八师。”
10月24日中午,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到达大榆洞和彭德怀会合。原来,彭德怀与金日成在大洞会谈后,又率指挥人员转移到距大洞仅两公里的大榆洞。
大榆洞原是朝鲜一座有名的金矿。位于平安道的北镇西北3公里处,四面环山,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有一条沟。山沟两边的山坡上散落着一些金矿。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就设在山坡下的一座木板搭成的工棚里。
在工棚里,彭德怀高兴地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一一握手。接着,他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
彭德怀首先介绍了与金日成的会谈情况,他说:“朝鲜前线情况很混乱,由平壤撤退的人民军部队与金日成指挥部已多日未联络,现在朝方仅3个师,已无法阻拦敌人向中朝边境推进。”
彭德怀接着说:“因原定阵地作战难以实现,确定以运动战方式,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歼敌,力争初战胜利,以稳定局势。”
为统一指挥志愿军作战,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
(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13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二同志均兼副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均照旧负责;(三)党委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为副书记。
4 出国第一仗
彭德怀反复叮嘱说:“你们一定要抓往战机,打好出国的第一仗,为尔后扭转战局开个好头。”
10月20日,麦克阿瑟又施展了一次惊人之举。美军第187空降团在平壤以北的肃川、顺川实施空降。
一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着,临窗而坐的麦克阿瑟叼着烟斗,得意扬扬地观看着徐徐下降的降落伞。当空降临近结束的时候,直升飞机飞向平壤。
在平壤机场,披着胜利光环的麦克阿瑟被一群记者簇拥着。麦克阿瑟微笑地宣称:“这次空降是决定性的,已完成了对敌人的合围,北朝鲜军一半幸存的士兵被包围了。”
接着,麦克阿瑟又以轻松的口气说:“我已命令联合国军全速前进,堵住北朝鲜军的退路,消灭北朝鲜军,摧毁北朝鲜政权,尽快占领整个朝鲜。”
由于“联合国军”在北进过程中,未遭坚强抵抗,且具有现代化装备,前进速度很快。从20日到24日,“联合国军”推进了100余公里,距离朝中边境最近处已不足100公里。
24日以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所有部队,以师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以车载步兵为前驱的行动样式,置东西两线部队之间出现的80公里大间隙于不顾,分兵多路向朝中边境高速推进。
西线美军第1军指挥的英军第27旅、美军第24师、南朝鲜军第1师直逼新义州、朔州、昌城、碧潼,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6、第8、第7师直逼碧潼、楚山、江界;东线美第10军之美陆战第1师、第7师拟在元山、利原登陆后指向长津、江界、惠山,南朝鲜军第1军团第3师、首都师沿海岸铁路线逼向图们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