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第7/17页)

布莱德雷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很少见过他(杜鲁门)如此兴致勃勃。我们大家都对朝鲜战争很快就要结束而感到如释重负。我们现在可以进行建设北约的重要任务了。”

10月17日,杜鲁门在旧金山发表全国广播演说,声称威克岛会晤“非常令人满意”,他说:“战区司令官由于亲临其境,最了解当地情况,所以再没有比和他晤谈更解决问题了。他掌握大量的情报,这对我们所有的人,在这个危急的关头,正确地决定政策都会有帮助。”

杜鲁门信心十足地宣称:“联合国军的力量正在日渐增强,目前他们与敌对部队相比远远处于优势。朝鲜共产党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必将告终。……”

威克岛会谈一结束,麦克阿瑟就命令“联合国军”加快向中朝边境的进攻速度。

3 志愿军的抵达

金日成迎向彭德怀,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志愿军来得及时,中国人民是真正的朋友。”

1950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天,夜幕刚刚降临,在中朝边境鸭绿江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渡口上,志愿军部队正在紧张有序地渡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声,看不见明亮的车灯,只听见“呜呜”的汽车马达声和缓缓流淌的江水声。

在大军跨过鸭绿江之前,在安东的江桥上,一辆军用绿色的苏式吉普嘎斯-69急速地行驶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正端坐在车内。吉普车很快驶过江桥,直奔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

当吉普车抵达新义州江桥的桥头处,两名朝鲜人民军军官迎了上来。在人民军军官的引导下,彭德怀与朝鲜外务相朴宪永会合。

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第40军奔向球场、德川、宁远;第39军主力奔向龟城、泰川;第42军奔向社仓里、五老里;第38军奔向江界。

按照原定计划,志愿军准备控制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为基本防御阵地而以小部队向南延伸。以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反击、袭击、伏击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踏上朝鲜国土,指战员们亲眼看到美丽的朝鲜山河遭到美国侵略者的残酷破坏。到处都是瓦砾废墟,微风一吹,残垣断壁中便卷起一阵烟火,迎面扑来刺鼻的焦煳味。深受战火灾难的朝鲜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面对这种惨不忍睹的情景,他们对美国侵略者无比痛恨,对朝鲜人民无限同情,更增添了对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高度责任感。

10月20日拂晓,新义州地区天色阴暗,雪花纷飞。

彭德怀在朴宪永的陪同下,乘车驶抵水丰发电站,等待与金日成联系会谈地点。在发电站的一间小屋里,彭德怀紧锁眉头,踱着步子沉思着……

志愿军入朝以前,中央军委、毛泽东曾确定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的方针。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日就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的战略方针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毛泽东又于10月14日致电在苏联访问的周恩来,指出:“我已告彭在他到德川研究情况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朝鲜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志愿军入朝时,朝鲜局势已发生急剧变化。随着朝鲜人民军的抵抗逐渐减弱,“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大举向北推进,直逼中朝边境。这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大部被割断在朝鲜南部,部分部队已撤到三八线以北,由于腹背受敌,人民军部分部队被分割、包围;部分部队已失去联系。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被迫组织党政机关和部队向新义州、江界方向进行转移,并将临时首都迁到了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