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凡尔登:准备(第7/8页)
背景:难以愈合的旧伤
在恺撒征服高卢2000年之后,凡尔登再次爆发一场大战,如果恺撒在天之灵知道了这件事,他肯定不会感到奇怪。罗马人对凡尔登这个地方很熟悉,因为凡尔登是军事要地。实际上,罗马人当年称凡尔登是“坚实的堡垒”。如同其罗马名字所示,罗马人将凡尔登当作帝国向外扩张道路上的军事中心。从这个中心出发,罗马人去征服未被征服的部落,当野蛮游牧部落来抢劫时,凡尔登便是避难所。
在罗马时代之前,凡尔登就是重要据点了。凡尔登的重要性,源自它在默兹河上的位置,它的上游源头是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蜿蜒流向比利时和荷兰,最后注入北海。地理学者肯定能判断出凡尔登的重要性:即使是铜器时代的旅行者都知道在凡尔登跨越默兹河非常容易,长长的默兹河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如此方便的过河点。在古代,凡尔登就是连接莱茵河、法国中部、巴黎(河中的两个小岛)的关联点。在西欧的大地上穷兵黩武的武士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来到凡尔登。
所以,凡尔登的历史是用鲜血写成的。甚至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Attila)也曾洗劫过凡尔登,并烧毁了该城。843年,查理曼大帝的几个孙子发生争执,他们就是在凡尔登这个地方瓜分法兰克帝国的。他们在此达成了《凡尔登条约》,规定法兰克帝国分裂为三个帝国。西面的叫西法兰克,几个世纪后演化成法国。东面的部分就是德国(逐渐地分裂为众多的小国)。这两者之间是一个地形狭长的条状帝国,叫洛泰尔尼亚(Lotharingia,洛林的词源),分给不走运的孙子洛泰尔(Lothair)作为他的领地。洛泰尔尼亚,从今天的荷兰的南部开始,经过古老的王国阿尔萨亚(后来的阿尔萨斯),一直绵延到罗马。它后来变成西法兰克和德国交战的战场,很快从历史中消失了。
根据这段历史,可以不夸张地说,不仅法国和德国,就连这两个国家近1200年争夺默兹河和莱茵河之间领土的历史,都源自凡尔登。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凡尔登属于西面的王国。923年,法国变得虚弱,神圣罗马帝国夺取了凡尔登。德国占据凡尔登及其附近的阿尔萨斯、洛林足有600年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应该能解决文化归属问题。但是,16世纪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改变。法国变成了一个以巴黎为中心的集权国家,越来越强大。可是,神圣罗马帝国却变得支离破碎而难以保护自己。法国的亨利二世夺取了凡尔登。17世纪的时候,路易十四的重臣红衣主教黎塞留带领法国人夺取了阿尔萨斯、洛林,将法国的国境线向东推至莱茵河。
太阳之王路易十四麾下有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SebastienLe Prestre de Vauban),人称世上最伟大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在莱茵河西岸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他把凡尔登当作北面的落脚点。凡尔登原来仅有一个堡垒,他建造了一个堡垒群,堡垒群分布在林木茂盛的山峦间,有崎岖的山路相连,凡尔登镇位于堡垒群的中心,就好像一只大碗中的李子。如果不是大炮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沃邦的杰作根本无法被摧毁,无人能攻取凡尔登。
历史上每次战争都有军队去凡尔登。在“三十年战争”中,它抵御住围攻。1792年,东欧的君主们与大革命后的法国开战,它落入普鲁士人之手。法国很快又将其夺回。但是,德国民族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从拿破仑手中把凡尔登、阿尔萨斯、洛林夺回来。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凡尔登是法国东部所有堡垒中最后一个陷落的。德国按照停战协议将凡尔登归还给法国,但扣下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主要部分——总共大约有5000平方英里(约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恢复这两块土地就是法国的梦想,土地损失带来的伤痛是如此剧烈,以至于法国失去了与德国媾和的任何可能性。在法国协和广场,竖立着斯特拉斯堡市的雕像,它代表着法国失去土地,它上面永久地悬挂着黑纱。
法国的边界向西移动后,在凡尔登与德国之间就没有了屏障。于是,凡尔登成为法国第一道防御线。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法国人扩展、加固了凡尔登和其南面的一串堡垒城市(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施利芬看到这一进展后得出结论,进攻法国唯一可行的路线是通过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