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5/19页)
1759年,英国对魁北克进攻以及攻取加拿大全境,就是以其在1758年夺得位于布雷顿角的路易斯堡这一要塞为起点。英国此举,使得曾以密集队形或大型分遣队往返于法国与加拿大之间的法国舰队,失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够影响圣劳伦斯河交通的作战基地。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英国曾一度是海上的唯一霸主,1796年它却被迫撤离地中海。1793—1798年,地中海曾成为一个长期的海战战场,直到尼罗河之战,英国重新确定了海上霸权。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为我们正在研究的海军战略及其必要步骤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1793年,英国舰队和西班牙舰队一起进入地中海。趁着法国国内动乱,英国制定了夺取土伦以及歼灭其舰队的计划,这就是盟军的最初目标和作战线。回顾一下,马尔伯勒公爵对土伦的重视,以及1707年尤金亲王对争夺土伦所采取的活动,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一旦盟军占领了土伦,法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一切活动都将陷入瘫痪,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军活动的意大利北部和利古里亚一带的法国部队也必将陷入瘫痪。土伦的危险之所以能解除,似乎是因为盟军发生内讧。盟军舰队进入港内时,其陆军就占领了该港外围各线。英国舰队司令想要立即摧毁港内的法国海军分舰队,这就要求打击法国的任何有组织的兵力,这一计划遭到了一个西班牙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参加多次战争,他十分了解英国海军的优势,一旦这支法国舰队被摧毁,则英国海军的实力必将扩大。为了大局,英国舰队司令只得妥协,于是法国海军分舰队得以获救,其中的大部分舰船后来参加了尼罗河之战。如果没有这些舰船,拿破仑的远征就难以成行。
不久,法国发起反击,拿破仑的眼光很精准,只要夺得一个位置便可以重炮攻击锚泊的舰队。盟军果然从土伦撤离,西班牙人撤回到自己的港口,英国人因为失去了位置,不得不攻占一个前进位置,以供改装、修理和储备给养之用。简单地说,就是取得一个当地基地,从那里控制土伦并支援奥军在利古里亚一线的作战。只有重新控制土伦,英国才能摆脱当时的处境。英国人曾在耶尔湾取得一个位置,这里靠近土伦,但因为它太靠近大陆,过于暴露,英国海军很可能被驱逐。之后,英国将前进基地转移到圣菲奥朗佐湾,这是科西嘉岛北部的一处港口。由于岛民对法国的暂时不满,英国人得以占据该岛以及该岛的其他港口。
在这个位置上,英国人只要和岛民站在一起,就能胜任对位置的守卫任务。科西嘉、土伦、热那亚之间的水域已经是必争之地,而英国这时已经占据优势了,但就控制力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它是这块水域的强者,但并非没有对手。这种情况恰如我对美国舰队的设想,一支驻泊于古巴,一支驻泊于圣卢西亚或马提尼克。1795年,英国舰队与法国分舰队两次交战,都为取得决定性战果。英国陆军从圣菲奥朗佐湾基地出发,沿着利古里亚这一作战线以支援奥军对法国的进攻,也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1794—1796年,双方不断发生冲突,法国以土伦为依托,英国则以直布罗陀及其在圣菲奥朗佐湾所夺得的前进基地为依托。纳尔逊在几年之后曾经断言,如果英国舰队得力,法国便无法保持其在前方的位置。如果纳尔逊的断言是正确的,那么拿破仑就会在1796年4月接管在意大利的陆军部队指挥权时,发现奥军已经向前挺进,英国海军也已经控制了从尼斯到热那亚的海岸线,从而改变自己的战役计划。拿破仑的第一步,可能插入奥军及其皮埃蒙特盟军之间将其分开,正是由于英奥军队没有抓住机会,拿破仑才能一开始就立足于萨伏依,远远超过尼斯。然而,尽管如此,拿破仑的交通,包括增援部队以及补给装备等都需要依靠艰难的陆上运输,他们只能沿着条件极差的陆路行进,无法利用法国重炮掩护的便利的沿岸水路。
从中可以看到,英国的最终目标是意大利北部和利古里亚,占领它们就能危及土伦;中间目标是圣菲奥朗佐湾,它对于维持英国海军作战极为重要。这些作战活动,只要领导胜任就能够获得成功。时间极为充裕,共有两年之久。正当此时,拿破仑来了,他通过运用自己手中的有利条件,经过巧妙的部署,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赶走了奥军,并进入维罗纳。拿破仑粉碎了维罗纳以西和以南的所有反抗力量。他占领意大利北部的全部海岸线,无数的法国部队通过这一带的各个港口前往科西嘉,强化在那里的控制,而英国的盟友西班牙慑于法国的一系列胜利,转而同法国结盟。随后,法国与西班牙将舰队联合起来,而在土伦的法国分舰队又成了其主要组成部分。英国被迫放弃前进位置,将舰队撤至直布罗陀,从那里再撤往里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