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11/19页)
如果不想过分冒险,则可以将作战正面向前推进至临近的交叉点或狭窄航道并将它们包括在内。辽阔的海面上并无天然的战略据点,但是最佳贸易航线的交叉点以及强烈的逆风和逆流障碍,都能造就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强固港口、浅水海域或其他障碍,都会对作战正面产生影响。例如,一支舰队前进到莫纳海峡水道,除了古巴的那些港口外,它无法再找到更近的港口作为依托。然而,它可以大胆地在萨马纳湾建立一个储煤仓库,这样对舰队留驻该地是有利的。即使失去了这个仓库,也不会对舰队造成致命损失,而一旦敌人出现,则一切阻滞和妨害它继续前进的措施都会发挥作用。我不厌其烦地强调,在海战中,舰队是主要的力量,然而拥有以强固据点为依托的舰队比一无所有的舰队更强而有力。
远征舰队从进攻和推进转入停顿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已经取得战果,由于战斗或延伸战线需要抽调分遣队从而分散舰队兵力,也可能是在作战正面遇到危险,等等。拿破仑在阿迪杰河的行动也是一样。这种停顿,一是为了确保已经取得的远征战果,强化新基地的补给港口,以便将防御工作交给陆上部队承担,方便海军从中解脱出来;二是为了在这些港口储备足够的补给,使其能长时间脱离本土和第一条交通线而独立存在。当拿破仑在维罗纳和阿迪杰河站稳脚跟时,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曼图亚以南和以西的整个意大利地区,还掩护了交通线使其紧靠法国而免遭截击,从而不用派出分遣队进行防卫,就如同位于法国国内一样安全。
我所说的这些过程的总和便是军事占领被征服位置,其目的是使其在军事上与本土联成一体,以便海军主力从对港口所担负的直接防务中解脱出来。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进位置,舰队就能减轻对交通线的依赖程度,从而减轻对交通线的防御负担,而分遣队则可以从防御任务中解脱,再次加入舰队,它可与本土派来的其他增援部队一道,充实舰队的力量,使其能再度承担直接进攻的任务。这个完成转入进攻步骤所依据的原理,与前文已经说明的推进所遵循的原理是相同的。
有关防御的原理,我们应该更详细地探讨。关于防御方面的建议,不像关于进攻方面的那些建议那样令人满意,甚至可能说还有些浅显,因为防御是处在逆境时被迫采取的行动,只能尽力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防御确实有优势,它的优势可以从这个说法得到证实:“防御乃是较之进攻更为强而有力的战争方式。”虽然我对这一说法并不喜欢,但是它已经被誉为战争准则。在我看来,这句话似乎是对防御特性的一种误解。如果能加以适当限制,也可算得上是勉强行得通吧!该说法意味着,在特定战争中,甚至在总体作战计划中,防御一方暂时不向前运动,就可以强化作战准备,思考更为全面,部署更为周密。进攻者则因为在不断地运动着,容易出现失误,而防御者就有可乘之机,进攻者甚至不得不在对其不利的情况下应战。简单一句话,就是进攻者进军时,防御者在加强准备。这种准备的极端实例就是建立持久的防御阵地,或者是防御者在仔细选定的有利地形上待机而动,并将军舰严格地按照横队排列,展开舷炮等待敌人,而敌人则一定是以纵队接近的,所以无法施展舷炮火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防御者所采取的方式确实比进攻者当时所采取的方式更有力。
仔细想想便可知道,对马海战中日本舰队处于防御状况,因为它的目的在于阻止、骚扰俄国舰队。实际上,日本人无论采用何种战术,其目的都在于将舷炮在通往海参崴的航道上横向展开等待俄国人。俄国舰队处于进攻状态,虽然我们似乎不太认同这点,俄国人应该正往海参崴冲。他们应该确保正确的航向,冲过日本舰队的拦截。总而言之,俄国人处于进攻状态,他们只能以舰艏朝前的纵队队形战斗。这是一种处于下风的队形,必须在战术上放弃的队形。
美西战争时期,在抵达圣地亚哥港之前,塞韦拉的运动也具有进攻性质,而美国则采取防御姿态。也就是说,塞韦拉正在设法实现其目的,而美国海军却在防止他。当时,西班牙在当地主要拥有三个主要港口,哈瓦那、西恩富戈斯、圣地亚哥。美国海军不能肯定西班牙舰队会奔向哪一个港口,美国人必须将兵力部署于两处港口之前,西班牙舰队企图入港就必须不惜一战。美国舰队拥有足够的力量以完成这样的部署。应该拦截的两个港口则是哈瓦那和西恩富戈斯,为了防御美国北部海岸,可开放西恩富戈斯。如果塞韦拉驶往西恩富戈斯,则他就能先于美国快速舰队到达该港。所以,将快速舰队驻留在汉普顿锚地是可能的,这也说明,海岸防御力量的强弱问题会对国家军事计划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