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10/19页)
如果敌人在战场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补给港口,而且这些港口都满足前文所提的要求,制定对敌海上战略的难度就会更大。美国大西洋海岸的诺福克与纽约,就具备这样的条件。两个港口之间相距250海里,如果一支美国舰队正在退却,则纽约的第二入口,即经由长岛湾的入口,以及纳拉甘西特湾一起就可为追击者制造麻烦,帮助美国舰队逃脱。如果一个港口拥有两个相隔很远的入口,其优点接近两处港口所具备的条件,这就给敌人造成了巨大麻烦。日俄战争中,东乡平八郎就是面临这样复杂的情况。有三条航道通向海参崴,它们互相远离。在海参崴港的前方有一个位置可以密切监视这三条航道。如果遇上大雾,俄国舰队便可趁着大雾溜走,距离不远处就是海参崴港。另外,如果俄国舰队战败,漏网之鱼也能逃入港口,这样东乡平八郎就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前文中提到过的拿破仑下达给马尔蒙的训令中,他根据马尔蒙的兵力部署,估计各种可能遇到的时机,认为可以在萨拉曼卡附近展开战斗。他写道,但愿能够如愿,一旦英国人在离海如此远的地方被打败,就会全军覆没,葡萄牙也会被我们征服。英军离海的距离就是它距离隐蔽场所的距离。约翰·穆尔在拿破仑的追赶下,还能避开决战,带领部队到达海面,尽管士气低落,尽管士兵疲惫不堪,他们却幸免于难。请记住,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在临战之前失去同敌人的接触,躲开敌人的侦察,而在这之前一个多世纪,罗德尼多次截击马提尼克岛的法舰,均遭失败。因为法国人在向风群岛之间的众多水道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进入加勒比海,以躲开敌人的侦察,待到罗德尼发觉为时已晚,截击已经不可能。即使他一直在马提尼克岛前方进行游弋也于事无补,因为在瓜德罗普岛,法国人还有多个隐蔽所可用。此外,实施封锁的帆船常处于下风,无法保持其阵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些情况下,重中之重的指导原理就是,兵力不能分散,除非它强大到在各处对敌人都占有优势,而其目的是将敌方基地削弱成为单独的据点,通过正规作战或在敌人疲惫不堪之时将其逐离该点,或者是迫使敌人在向该点输送补给时,或者是到该点隐蔽时,与己方战斗。1794年和1808—1810年,英国从法国手中抢过马提尼克岛和瓜德罗普岛,使法国无法再在西印度群岛立足,从而保证了英国在加勒比海的商业安全。一般正规作战需要的时间比突袭的多,如果敌人有一个甚至更多的港口,最好强攻防御最弱的那个,最强的那个就使其成为上文所说的单独的据点,通过正规作战攻陷它。1798—1800年,法国在地中海占有马耳他和埃及。马耳他的设防力量是众所周知的,埃及却无法与其相比。经过长期封锁之后,才由一支强大的舰队和一支庞大的陆军联合袭击攻陷埃及。马耳他则因为其交通被切断而最终屈服。旅顺口是被强攻攻克。如果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不经战斗而能抵达海参崴,则战争就将持续下去。在此情况下,日本人可能会封锁该港,凭借舰队确保其后的海区,以保证日本在中国东北的陆军的交通安全。
让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当一支舰队在某处的力量并未强大到能将敌人驱逐出战场时的应对之策。这就是在明显的进攻行动之后所采取的一种防御性质的态势。面对这种情况,应该设法占据一个同自己交通相连的、尽可能前进的位置。设想,若古巴属于美国,则舰队应该尽力控制莫纳海峡航道,所能依托的、最靠近的基地则应该是古巴东部诸港。抑或是从这个基地出发的舰队可以在加勒比海南部设立一个巡航区域,保护本国的贸易权益。还可以在前进位置上以逸待劳,等待敌人,此时舰队的任务是阻滞、骚扰、攻击敌人。正如前文所说的,当敌人对你采取推进行动时所建议你应采取的方法。
这种前进位置的作用,是掩护其后方的陆地获得海洋,对付和阻滞敌人的前进。因此,必须严格地依据战略而加以选择。只要情况不变,就必须一直向前推进。所选定的位置,既要考虑其后的交通线,又要考虑敌人的交通线,即既要考虑它所能掩护的己方的交通线,又要考虑它所能威胁的那些交通线。1796年,拿破仑将阿迪杰河一线当作防御正面,用来掩护他后方的全部地区,并依靠它对其部队进行补给。1794—1796年,驻泊在科西嘉岛圣菲奥朗佐湾的英国舰队,就以该湾为基地,并由此处将其作战正面推至土伦港前。英国人因而能将强大的法国舰队封锁在土伦港内,从而掩护其通往直布罗陀的交通线,并保护了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