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第6/8页)

一般需要给统帅增设一个得力的参谋部,这个参谋部可以采取会议的形式,为作战发挥积极作用。一个能保持并发扬优良传统的参谋部,才是设立它的目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当他们对理论理解有误时,很有可能就会葬送这个机关。腓特烈大帝在创办波茨坦军事学院时,并未料到这个机构会将布吕歇尔将军的“右肩向前”原则理解为,斜形战斗队形是一切交战的护身符,你看,伟大和谬误之间,就是这么一步之差!

另外,还要尽量避免统帅与参谋长之间的冲突。参谋长从总参谋部中最优秀的军官选拔,但是统帅应该有权力选择一个能够与他协作的军官来担任这一职务。如果参谋长与统帅意见相左,那么部队就会出乱子。如果完全由统帅决定选谁担任参谋长,也许危险更大。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应由上级提出人选,统帅从中选择。

几乎所有的军队,都会召开军事会议来帮助统帅。如果是一个才能平庸的统帅,他将在军事会议上收获比自己高明的意见,甚至在与会人员的商议下,坚定作战决心。如果这个计划不是由计划拟定者本人执行,而是由别人代劳,那么胜利的概率有多大呢?如果计划不是统帅本人的意愿,他本人完全不理解计划制定者的用意,那么怎么指望他来执行计划并获得胜利呢?

我有过给总司令部充当顾问的经历,没人能比我更好地评价它了。在军事会议进行时,与会人员越多,军阶越高,便越难办,稍微一丁点儿的分歧,就能将真理和理智淹没掉。

即使是拿破仑,当他以顾问的身份参加军事会议,就向阿尔科莱进军,实施里沃利会战计划,越过圣贝尔纳山口行动,以及在乌尔姆或格拉和耶拿实施机动等问题提出建议,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胆小的人会认为这会是疯狂的、鲁莽的,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困难重重的,他们会一致否定拿破仑的建议。如果军事会议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指派另外的人去执行,那么这些建议能够百分之百成功吗?我看未必。

所以,军事会议对统帅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军事会议只有在与统帅意见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帮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坚定统帅的决心。只有这样,他才会相信,部下已经彻底领会他的意图,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他实现它。这就是军事会议所能起到的作用。如果会议产生了分歧,后果只会是不幸的。

根据我的这些论述,我认为,当我们找不到一个久经考验的天才统帅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按以下原则组建军队的统帅部:

1.由一个在战斗中果敢坚毅、临危不惧、久经考验的将军担任军队指挥。

2.为总司令指派一位能力卓越、坦率诚恳、与总司令步调一致的参谋长。另外,身为总司令,要有宽广的胸怀,不妒贤嫉能。布吕歇尔就是这样与格奈泽瑙[8]等人合作,才获得了他一人无法建立的荣誉。这种方式绝不可以与腓特烈大帝、拿破仑或苏沃洛夫的指挥相提并论,但这是在没有一人能具备伟大统帅的全部条件下,可能找到的最好解决办法。

下面就政府在首都设立军事会议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鲁瓦[9]曾长期在巴黎指挥军队,并且取得了成功。卡尔诺[10]也曾在巴黎指挥共和国的军队作战。他们两人都是自己指挥,都没有召开过军事会议。维也纳的枢密院会议,经常执行指挥军队作战的任务。人们一致认为,就是这种指挥造成了可怕的后果。这种指责是否正确,只有奥地利的几位将军自己知道了。

我认为这种会议唯一的职责就是通过一般的作战计划。而且,这种计划不能规定过细,否则就会束缚将领们的行动自由,从而导致失败。这种计划所规定的范围应仅限于:规定作战目标,作战性质,所需物资数量以保证作战初期的需要、预备队的需要、民兵的需要。我没有否认,这些问题都可以由政府召集将领和大臣一道讨论,但是会议的目的仅限于此。如果会议有权命令军队向某地进攻,并且有权规定其机动方法,那么总司令败定了。在这种机制下,对失败负责的是那群远离战场几百千米的人,他们是纸上谈兵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