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第5/8页)
也可以由国王指定一位王子统率军队。自路易十四起,这种办法被经常采用。事实上,王子往往只是名义上的统帅,他的顾问才是真正指挥作战的人。在都灵会战中,奥尔良公爵和马尔森、奥德纳德会战中的布尔衮公爵和旺多默,都是这样配合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很不合适的,采用此方法就意味着无人对战争负责。都灵会战中,奥尔良公爵显然比马尔森更具洞察力,但马尔森使用国王授予的全权否定奥尔良公爵的意见,最后败给了尤金亲王[4]。如果这位王子有卡尔大公[5]的才干和经验,他就应该被授予全权。如果他没有这种能力,他就需要一个素养高的参谋长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顾问。
前文已经说过,国王如果不能亲自统率军队,他就需要指定一个代理人。从历史上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尤金亲王就因为其貌不扬而受到国王的慢待,他甚至转而投入了敌人的阵营。一个明智的政府,应该公正地任用人才,但是人类本身的弱点会对此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些渴望得到重用的人,有人狡猾,有人谦逊,但后者总是被前者掩盖了光芒。即使不考虑这些偶然因素,我们也要承认,一个充满热情为国家谋取利益的元首,当他在选贤任能时也总是左右为难。
要想选拔出真正的将才,负责选拔的官员必须出身军旅,善于分析判断,否则他就会受别人的影响,或者是受各种派系的影响。如果是由一位曾经在战场上多次建功的名将来负责,那么他在选拔人才时就会顺利得多。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如果想根据各人的表现来判定哪个将领更好,就比较困难。服役长、资格老的将领一定能胜任军队总指挥的工作吗?我看未必。
国王与部下接触的机会少、时间短,也增加了选拔的难度。即使是一个英明的国王,也有可能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犯错,这也不足为奇。
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像费内隆在小说《忒勒马克思》中所描绘的那样,找一个忠厚老实可靠的费洛克莱斯,他与公众接触得最多,可以帮助国王选出德才兼备的名将。但是,即使他是国王最可靠的朋友,难道他就没有个人好恶了吗?他就不会受到自己成见的影响吗?难道苏沃洛夫[6]不是因为外貌被波将金[7]否定的?
事实上,公众的意见更不可靠。杜木里埃对战争一窍不通,民众却把他当成恺撒一般。如果不是有两个领袖人物了解拿破仑,难道会有人根据民意选他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吗?公众的意见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尤其是公众经历过严重危机并具有判断的经验。
军队总司令应主要具备以下素质:性格顽强坚毅,可做出重大决断;冷静沉着,具有魄力,不惧怕任何危险;具有一定的学识。此外,总司令的学问不要求广博,而是要求少而精,尤其是深刻透彻地掌握战争艺术。
接下来我们谈谈统帅的品性。那种勇敢、正义、坚定、公正的人,能否尊重别人的功绩,不妒贤嫉能的统帅,太少见了。凡是思想品质低的人,总是爱妒忌贤能,他们喜欢用能力不如自己的助手,怕助手超过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懂,军队一切的光荣,都属于统率军队的总司令和整支军队。
时常有人问,一个富有经验并经常指挥军队的将领,一个来自参谋部或其他兵种、没有带兵经验的将领,谁更适合担任军事统帅?毫无疑问,战争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个从未指挥过作战的指挥官,也可能指挥大军联合作战,彼得大帝、腓特烈大帝、拿破仑就是证明。不可否认,参谋出身的将领,也有机会成为伟大的统帅。有能力担任高级统帅的人,必须具备军事天才和军事素质。所以,一个出身军旅的将军同样可以担任军队的统帅。
由此可见,在选择由谁担任军事统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时,一个出身炮兵、参谋、工兵,指挥过师级、军级将军,比一个仅熟悉一个兵种或一个专业的人更合适。
2.担任过军队领导对战争有所研究的将领,也可担任统帅。
3.军队统帅必须具备顽强的性格,这是绝对必需的品性。
4.一个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顽强性格的将领,就是一个伟大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