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9/10页)

一般情况下,1个军团配备有55架弩炮车,平均起来1个大队有10门“古弩炮”。这些弩炮车、弩炮和它们的装具都由牛车拉着,一旦敌人前来攻打营地,它们就可以抛射箭镞和石块,抵御敌人。

此外,军团还配备有用整根木材凿成的舟船,外带长长的绳索,有时还有铁链。将这些船只串接起来,然后再铺上木板,那么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能够安全地从上面通过,即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部队也能够顺利渡过平时压根儿没法渡过的河流。

军团还装备有扒城钩(人称狼钩子)和绑在长长的杆子上的铁镰头,还有挖壕沟用的双齿铲、平头锹、锨、装土的篮子和筐子等工具。

军团还配备制造成套工具的工匠,他们主要负责制造为围困敌城所需的龟甲盾、为撞开城门所需的掩体、攻城槌和遮盖攻城槌的顶棚,以及活动碉楼。

为了避免冗繁,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军团要具备随军携带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切装备。如此一来,不管这个军团地处何方,就算在条件较差的地方,它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造起一座武装得十分坚实的城堡。


[1] 小旗。

[2] 队伍,这个名称的由来源于其自身的基本作业,即队列训练,这可使它永远不会忘记为何以这一名称来称谓的要义。

[3] 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公元前234年—公元前149年),通称为老加图或监察官加图,以与其曾孙小加图区别,他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演说家,公元前195年的执政官。老加图在拉丁文学的发展方面也有重大影响。他是第一个使用拉丁语撰写历史著作的罗马人,也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拉丁语散文作者。在他之前,罗马主要的文学语言是希腊语。

[4] 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35年—约103年),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理论家。先后担任罗马城执政官、不列颠行省总督、亚细亚行省总督等职。他一生军事著述颇多,但其中绝大部分均已散佚,留传至今的仅存《谋略》(又译《谋略例说》)一书。有关他的生平细节,历史少有记载。公元70年,弗龙蒂努斯任市行政长官。后来曾三度被推举为执政官。

[5] 图拉真,全名马尔库斯·乌尔皮乌斯·涅尔瓦·图拉真努斯(53年—117年),古代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98年至117年在位。五贤帝中的第二位。图拉真在位期间,对内巩固了经济和社会制度,对外发动战争,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范围。由于其功绩卓著,获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最佳元首”称号。

[6] “奥古斯都”一词原有宗教含义,意为“诸神推崇之人”,后成为罗马帝国元首和皇帝的称号。这里的“奥古斯都”是指本书呈献的那位皇帝。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驻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坐镇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底亚(今土耳其的伊兹米特),两人均称“奥古斯都”。293年两位共治者各任命一名助手,称为“恺撒”(副帝),分别治理部分地区。这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同时规定,“奥古斯都”在20年任期届满后交卸职权,让位于“恺撒”;两位“奥古斯都”将其属下的“恺撒”收为养子,并将女儿嫁给“恺撒”,以期用血缘婚姻关系保持世袭统治,防止非法篡位和宫廷政变。这种多帝同朝共治的制度延续了很久。

[7] 这是罗马军团的主要旗帜,同时也是整个军团的军旗。

[8] 罗穆卢斯(约前771年—前717年)是罗马神话中罗马市的奠基人之一。按照普鲁塔克和蒂托·李维等的传统罗马历史记载,罗穆卢斯是罗马王政时代的首位国王。罗穆卢斯在位期间,罗马在与周围各邦的不断战争中,领土逐渐扩大,由一个蕞尔小邦变成一个在古拉丁诸城、萨宾诸城和埃特鲁里亚诸城中声名赫赫的城邦。

[9] 所谓“号牌”,即统帅的命令,部队凭此去执行某项任务或开赴战场。

[10] 一支较长、枪尖是铁制的、呈三棱形、长0.75英尺,连枪杆在内全长5.5英尺,这种标枪也叫长矛,现在我们称之为枪。军士们都得专门练习投射,因为投射本领高超而有力,即能使投出去的兵器穿透步兵所持的盾和骑兵所披的铠甲。另一支稍短,枪尖也是铁制的,长约0.4英尺,连枪杆在内全长3.5英尺,这种标枪先前称短矛,现在叫铁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