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一九三一-一九三三年(第7/23页)
因而全国政府和各邦政府都警惕起来。四月五日,以普鲁士和巴伐利亚这两个大邦为首的好几个邦的代表要求中央政府取缔冲锋队,要不然,它们就在各自的境内取缔它。当时总理勃鲁宁为了选举事宜不在柏林,但是以内政兼国防部长身份接见他们的格罗讷将军答应,一俟勃鲁宁回京,立即采取行动。勃鲁宁回来的日期是四月十日,即第二次选举那一天。勃鲁宁和格罗讷认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取缔冲锋队。因为这样就会消除内战的威胁,也可能是预告希特勒在德国政治中作为重要因素的末日的来临。由于确信兴登堡可以得到绝对多数当选总统,他们更是认为,这是选民们给他们的委托,要他们保护共和国,对付纳粹党要用暴力加以推翻的威胁。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时机已经来到。此外,除非他们采取果断措施,否则,政府将失去社会党和工会的支持,而它们为兴登堡提供了大多数选票,而且是勃鲁宁政府继续得以维持的主要依靠。
内阁在四月十日开会,当时选举还未结束。会上决定立即取缔希特勒的私人军队。要兴登堡在这项命令上签字,曾有一些困难,因为当初赞成这项命令的施莱彻尔开始在总统耳旁低语,促使他反对。但是他最后还是在四月十三日在命令上签了字,命令遂于四月十四日公布。
这个打击使纳粹党人目瞪口呆。罗姆和党内一些容易冲动的人主张违抗这项命令。但是比他的部下精明狡猾的希特勒却决定必须服从这项命令。现在还不是举行武装叛乱的时候。此外,他还得到了有关施莱彻尔的态度的颇有意思的消息。戈培尔在四月十四日那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们获知,施莱彻尔不赞成格罗讷的行动——」后来又写道:「——接到一位著名太太的电话,她是施莱彻尔将军的好朋友。她说将军打算辞职。」
戈培尔对此很感兴趣,但是抱有怀疑。他说:「这也许仅仅是一种策略。」这个诡计多端、热中政治的将军是什么背信弃义的勾当都干得出来的,但是其寡廉鲜耻的程度,不论戈培尔也好,希特勒也好,或是任何人也好,都是一点底也没有摸到的,至于勃鲁宁,肯定也是没有摸到底的,格罗讷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施莱彻尔在军队中和政府中的迅速升迁完全是靠格罗讷的提拔。不过,他们很快就会摸到了。
甚至在取缔冲锋队的禁令还没有宣布之前,施莱彻尔把意志软弱的国防军司令冯·哈麦施坦因将军争取过来以后,就已经秘密通知七个军区司令:陆军不同意这项命令。其次,他又劝说兴登堡在四月十六日写了一封故意找岔子的信给格罗讷,问他为什么不把社会民主党的准军事组织国旗队同冲锋队一起取缔。施莱彻尔还进一步采取了一个行动来破坏他上司的地位。他主使了一场恶意的宣传,诬蔑格罗讷将军,散布谣言说格罗讷将军病得很重,不能继续任职;说他已信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和平主义;宣称国防部长玷污了陆军的名誉,因为他最近结婚不到五个月就生了个孩子——他还告诉兴登堡,在陆军圈子里,这个孩子的外号叫「诺尔米」,这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飞快的芬兰赛跑选手的名字。
与此同时,施莱彻尔恢复了他同冲锋队的联系。他同冲锋队头子罗姆和柏林冲锋队长冯·赫尔道夫伯爵都举行了会谈。戈培尔在四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写道,施莱彻尔通知赫尔道夫,他「想改弦易辙」。两天以后,施莱彻尔见了希特勒,据戈培尔的记载,「会谈进行得很顺利」。
即使在玩弄权术的这个阶段,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问题上,罗姆和施莱彻尔背着希特勒在搞阴谋。他们两个人都希望把冲锋队并入陆军,作为一种民兵,但是元首坚决反对。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时常同他的冲锋队参谋长发生争吵,后者把冲锋队看作是加强国家的潜在军事力量,而希特勒却认为冲锋队是一种纯政治力量,一种在街头殴打政敌、制造恐怖,在党内保持政治热情的队伍。但是施莱彻尔同纳粹党领袖们会谈时,心中却另有打算。他想使冲锋队归属于陆军,这样他就能够加以控制。但是他也希望希特勒这个唯一有群众拥护的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参加政府,这样他也就能够控制他了。取缔冲锋队的禁令妨碍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