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一九三一-一九三三年(第6/23页)

投他的票的人比所需要的绝对多数尚少.四%。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三日选举结束时,结果是:

兴登堡十八亿六千五百一十四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六%

希特勒十一亿三千三百九十四万四千六百三十.一%

台尔曼四亿九千八百三十三万四千一百一十三.二%

杜施特堡二千五百五十七万七千二百九十六.八%

对于双方来说,票数都是令人失望的。老总统比纳粹党煽动家多了七百多万张选票,但是尚差一点点而没有能够赢得必要的绝对多数。这就必须举行第二次选举,在第二次选举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可以当选。比起一九三○年的选举来,希特勒已使纳粹党多得了近五百万张选票——大约多八十六%——但是他落在兴登堡后面还很远。揭晓那天晚上,戈培尔柏林寓所中笼罩着一片绝望沮丧的气氛,当时有许多纳粹党领袖聚在那里听收音机中关于选举结果的报导。「我们被打败了;可怕的前途,」戈培尔那天晚上在日记中写道,「党内圈子里的人都极感失望和沮丧——只有靠出奇的办法,我们才能拯救自己」。

但是在第二天早晨的《人民观察家报》上,希特勒宣布:「第一次竞选运动结束了。第二次在今天开始。在这次竞选中,我必将领先。」说真的,他一如以往地那样努力竞选。他租了一架容克式客机,从德国这一头飞到那一头——在当时竞选中这是一个新花样——一天在三四个城市中的大会上讲话。他很狡猾地改变了策略以便赢得更多选票。在第一次竞选中,他大谈其人民的苦难,共和国的无能。现在,他描绘了一幅如果他当选每个德国人将能享有的幸福的图景:工人有工做,农民的农产品可售得高价,工商业者有更多的生意,军国主义者可以建立一支大军队。在柏林游乐公园的一次演说中,他竟保证:「在第三帝国中,每一个德国女郎都可以找到丈夫!」民族党的杜施特堡退出了竞选,要求支持者投希特勒的票。甚至放荡不羁的前皇太子腓德烈·威廉也表示支持,他宣布:「我将投票赞成希特勒。」第二次竞选的日子一九三二年四月十日是个阴沉多雨的日子,那天投票的选民少了一百万人。当天深晚宣布的结果是:

兴登堡十九亿三千五百九十九万八千三百五十三%

希特勒十三亿四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七百三十六.八%

台尔曼三亿七千零六十七万五千九百一十.二%

虽然希特勒的票数增加了二百万,而兴登堡只增加了一百万,但总统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绝对的多数。这样,一半以上的德国人表示他们拥护民主共和国;他们肯定地反对不论左右的极端派。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

这个结果很值得希特勒本人玩味。他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在两年之内,他使纳粹党的选票翻了一番。但是他仍旧没有取得多数——和他所追求的政权。他在这条路上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了?在四月十日选举后党内举行的会议上,施特拉塞坦率地认为,希特勒的处境确是如此。施特拉塞要求同那些当权的人:同总统、同勃鲁宁和格罗讷将军的政府、同陆军妥协。希特勒虽然不信任他的这个主要助手,却不反对他的意见,他没有忘记他在维也纳时代取得的一个教训:要取得政权,你必须赢得一些既有的「有势力机构」的支持。

但是在他还没有打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的主意以前,这些「有势力机构」之一,也就是共和国政府却给了他一个打击。

一年多以来,全国政府和各邦政府都开始掌握一些文件,这些文件表明,纳粹党的一些高级领袖,特别是冲锋队的一些头子,准备用暴力接管德国,实行恐怖统治。在第一次总统选举前夕,队员已达四十万人的冲锋队被充分动员了起来,在柏林周围布置了一道警戒线。虽然冲锋队头子罗姆上尉向冯·施莱彻尔将军保证,这仅仅是「预防」措施,但是普鲁士警察在柏林纳粹党总部抄获了文件,其中清楚地表明,冲锋队确是打算在次日晚上实行政变的,如果希特勒当选总统的话——这是罗姆的心意。戈培尔三月十一日晚上的日记证实了确有其事在酝酿中。「同冲锋队和党卫队队长们讨论了指示。到处都深感不安。政变这个字眼在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