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困顿的泥潭(第4/26页)

阿富汗游击队常常沿着车辙埋设地雷。这样的话,在通过数辆车,上面的保护层被碾碎后,地雷才会爆炸。在山间的溪流中布雷时,阿富汗游击队在水中或岸边使用意大利制造的TS6.1和TS2.5型漂浮式塑料雷。英制MK7反坦克地雷则布设在溪流里。它有金属外壳,很重,因此不会轻易被水流冲走。如果在它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碎石,它们就不会被探路的苏军步兵发现。

苏军的武器装备中,对阿富汗游击队威胁最大的,毋庸置疑是武装直升机。苏军在阿富汗广泛使用米-24雌鹿系列武装直升机,这是苏军手里最有效的反游击战武器。

米-24武装直升机除了其他武装直升机所共有的装甲防护、串列座舱、旋转炮塔外,还有一个能搭载8—12名士兵的乘员舱。米-24武装直升机不但可以运输空降兵和重要物资,还可以用来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有时,米-24武装直升机还会在乘员舱里安排一名机枪手,在机身后面安装7.62毫米机枪,用来在机身拉起时压制阿富汗游击队的高射火力。

最初,在阿富汗的苏军米-24武装直升机大多是单机行动,后来多次遭到攻击后,苏军改变了战术,即以双机编队行动。这样做至少有一个好处:一旦其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另外一架至少可以掩护并营救被击落的直升机机组乘员。然而,米-24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通常采用4机甚至8机编队的队形,这样对那些在良好地形地物伪装下的阿富汗游击队才有明显的打击效果。数量的优势让苏军的直升机机组经常采用一些双机编队无法采用的战术,其中包括著名的“死亡转轮”[1]:武装直升机群先是在目标上空周围盘旋,以确定目标位置,然后不停地火力覆盖目标;紧接着直升机以梯形编队逼近目标并且陆续将机头对准目标,实施火力打击,进行完头一轮打击后的直升机迅速像葵花花瓣一样向各个方向散开,重磅炸弹以极短的时间间隔从各个方向落向阿富汗游击队的目标。

米-24武装直升机还经常采用“车轮战”,即由多架米-24从高空轮流向目标俯冲攻击,然后从低空转弯脱离,再重新拉起,如此循环作战,不给阿富汗游击队以反击或逃走的机会。另一个常用战术是一架米-24在高空吸引阿富汗游击队开火,其他数架在周围山峰后面隐蔽,一旦游击队阵地暴露,立即予以打击。

苏军在阿富汗常年保持有200架左右规模的米-24武装直升机,但是机组人员定期轮换。使用范围扩大到营级,作战时空军前进引导军官(通常是直升机飞行员)携带通信工具随摩托化步兵营或运输车队行动。在进攻阿富汗游击队时,苏军经常先用米-24直升机把120毫米迫击炮运到游击队营地附近的山顶,在夜间用迫击炮轰击游击队营地,黎明时再用米-24来打扫战场,结束战斗。

具体到为补给车队护航,米-24经常使用“蛙跳战术”,即一半米-24在车队上空掩护,另一半米-24事先搭载少量空降兵占领车队前方的制高点,待车队通过后再收拢空降兵,向下一个制高点跳跃前进。

米-24在阿富汗战争中执行了75%的近空支援任务和33%的有计划打击任务,所以米-24武装直升机飞行员的口号是“发动机不停,机枪火力不断”。

阿富汗的天空是属于苏联人的,从天而降的火力袭击基本无从抗拒,只能躲避。阿富汗游击队为了躲避苏军的武装直升机,经常在坚固的大型岩石后面搭建掩体和火力阵地,有时还会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堡垒。这些堡垒遍布阿富汗全国,通常布于悬崖绝壁上、村庄附近以及道路的三岔口。它们通常由巨石或者厚达3米的土墙掩护,米-24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弹拿它没办法。但苏联人有其他办法——用米-24直接投掷炸弹,甚至大型的高爆炸弹。

1980年6月,8架携带重磅炸弹的米-24在夺取桑西—杜兹丹山脉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洞穴和暗道很多,自古就是土匪的藏身之处,因此阿富汗游击队将此处作为一个主要的基地。苏军先用BM-21车载多管火箭炮不间断地覆盖轰击整个山地,为地面部队开辟通路。米-24则在夜晚集结,携带重磅炸弹一轮接一轮的轰击。此时为了多载炸弹,直升机甚至连武器操纵官都没上。火力倾泻之下,阿富汗游击队的基地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