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困顿的泥潭(第3/26页)
这样的袭击在阿富汗每天都会上演。在山地条件下,只要一辆车被击毁或抛锚,就会导致整个车队陷入被动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苏军运输车队各车辆均装备了发烟罐,一旦遇到阿富汗游击队伏击,各车车长就抛出发烟罐,使车队被烟幕遮住,以减弱阿富汗游击队火力杀伤效果,车队在烟幕掩护下迅速撤离危险区。如果有车辆被击中或抛锚,该车和前后相邻车辆的车长立即将发烟罐抛到这辆车周围,形成烟幕屏障;然后,牵引车在烟幕掩护下接近被损坏车辆,挂上钢缆,将这辆车拖至安全地带。在抛发烟罐、抢救遇险车辆的同时,还要组织火力掩护,以压制阿富汗游击队的火力。
这样的办法听起来理想,但发烟罐也有弱点,遇到有风的天气时,大风会很快将烟幕吹散,使其失去掩护车队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对运输车队进行武装护航。
苏军除采取武装直升机、空降突击部队、步兵战斗车和自行高炮掩护车队外,还直接在运输卡车上安装了双联装23毫米高射炮。这些高射炮都是退役的老式武器,平时储备在仓库里,用来在爆发大战时装备苏军预备役部队。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老式高射炮却在阿富汗派上了用场。这些高射炮的仰角大,对山地目标斜射时最大射程为2500米,正好可以用来压制高山上阿富汗游击队的大口径机枪。
由于高炮卡车和其他运输卡车底盘相同,所以在机动性、燃料、维修保养等方面非常方便,而且必要时也可以用来装载物资。或许只有这样老旧的高炮卡车在阿富汗的山地才发挥了作用。苏军的其他先进装甲车辆,在阿富汗的复杂地形下都遇到了未曾想到的问题。
车队还有几名专门的技师(通常是准尉),在战斗中抢修为车队护航的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高炮、坦克等。苏军一般规定,10分钟内修不好就放弃。由于这些装甲车辆脱离了作战部队,临时配属给运输队,因此野战维护十分困难。
为了掩护车队,苏军同时为运输车队配属了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在当初突袭达鲁阿曼宫的特种作战行动中曾发挥了不小作用,但作为标准野战防空装备,这种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武器对付游击队显然成本太高。要知道,一辆“石勒喀河”的成本相当于两辆T-62主战坦克。
在入侵阿富汗的第一阶段作战中,苏军以坦克作为攻击的主力,“铁流”般的坦克集群令世人震惊。但阿富汗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山国,在那里其他车辆比坦克更有效。在阿富汗,苏军主要使用T-55、T-62型坦克。由于中亚不是苏联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向,所以苏军用在这里的坦克相对陈旧。在山地,由于苏军坦克炮俯仰角太小,不能有效射击。而且坦克在山地磨损大,故障率高,油耗大,反而成了苏军的负担。所以,后来苏军逐步把大部分坦克部队撤回国内,留下的坦克主要用于火力支援。
BTR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是苏军装甲车辆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BTR只配置有14.5毫米大口径机枪,装甲只能抵挡枪弹,火力和防护都很薄弱,发动机在山地还有过热问题。BMD系列步兵战车火力较强,但设计思路过于追求机动速度,车体较轻,防护薄弱,而且穿越山间激流时危险性极高。BTR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和BMD系列步兵战车的战斗舱都在车体前部,乘员直接面对阿富汗游击队的火力,下车战斗非常危险。
稍好一些的是苏军BMP系列步兵战车。BMP的火力强,正面装甲防护可抗23毫米穿甲弹,足以对抗阿富汗游击队常用的大口径机枪,而且BMP还特别加强了炮塔前部和车体侧面的装甲。BMP的乘员舱在车后,步兵下车安全。BMP系列步兵战斗车的缺点是车内空间狭小,苏军士兵大部分时间宁可坐在车顶上行军。而这种时刻,他们就是阿富汗游击队的活靶。
阿富汗游击队喜欢选择在山间弯道上,利用BMP步兵战车的观察范围有限,用RPG火箭筒、无后坐力炮或反坦克手雷痛击苏军。于是,在很多山间弯道上,苏军步兵反倒要下车为步兵战斗车探路,因为每一个转弯都可能隐藏着极大的危险。但是,这些步兵紧接着又成了游击队的目标。阿富汗山区,公路常需要跨越河流和山溪,或沿着河流或山溪行进。对于山间的溪流,BMP步兵战车也不敢轻易涉入,因为游击队往往用地雷封锁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