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欧洲的冲突(第6/10页)

在罗马帝国身上也能找到德国的影子。今天的德意志帝国虽然不是罗马人的传承者,但也同罗马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神圣罗马帝国慢慢地变成了挂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名下的一个观赏物,而且它在19世纪初就彻底消失了,然而那种帝国的精神并没有随之消失,依旧影响着德国的统一和强大。德国的民族性格中有个人依赖国家的因素,这一因素也促使德国完成了统一。而英国人和美国人骨子里有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个人权利的追求,这和德国完全不同。前者代表了更加先进的观念,代表着社会更高级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进步;但我们也要看到个人服从于集体的优点,这种优点将个体置于全体之中,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促进共同利益。简单提一下,虽然日本没有和德国处在同一个地区,但是有着强烈的扩张和强大欲望的它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日本人也继承了个人服从集体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希腊城邦中的斯巴达身上也同样适用,使得它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宰着这些城郭。从社会发展的大原则上来看,这种观念和精神显得有些落后,但是如果仅仅把它看做一种能给自己国家的经济和对外关系注入新生力量的因素,它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

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是两个对立的观念,这是学历史的人都熟知的一个问题。但是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所以两者之间便需要调节。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加受到重视的话,这种调节会对国家的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造成不同国家军队、工业、商业和农业等种种不同的原因。同样的道理也能够在一些小企业和大商业集团之间的斗争中适用。不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集体优先还是个人优先,目前的状况是压倒一切的集体力量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下去,所以也会造成个人的痛苦,而且这种力量不光存在,还会起着主导作用,因为不管社会文明发展到多高的阶段,人们都不会自愿地让自己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的利益。因此,用不着让自己沉浸在这种痛苦之中,也应该认同在大众利益的引导下正义的力量会战胜一切,而这种观念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古老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现代仍然适用,只有一个国家的权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在商业竞争和战争中生存下来,道德的力量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除非有物质力量的协助。政府就相当于一个公司,而这个公司是没有灵魂支撑的;政府也是一个受委托者,并非主体,主体是人民,所以无论怎么做,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德国政府现在有什么企图我们无从知晓,这也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越来越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德国肯定得到了奥匈帝国的支持,因为无论奥匈帝国是要应对国内的麻烦还是对外有什么战争企图,都是跟德国的利益相一致的,德国在地理上同奥匈帝国邻近,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差无几,所以奥匈帝国完全有可能跟在德国的屁股后面,就像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动一样。而俄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跟奥匈帝国相对立。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了俄国在国际地位上的软弱性,就是从来不关心国际形势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来。意大利处于德国和奥地利两个同盟之间,不过众所周知的是,意大利有明显的亲英倾向,这是由两国的海洋国家身份以及历史上相互之间的好感造成的。另外,以前疏远的法国和意大利最近也越来越亲近。在巴尔干地区和亚得里亚海,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分歧已经不是一星半点,最近奥地利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合并的态度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点。一份杂志就非常敏感地预测到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合并:“我们急切需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统治北亚得里亚海……这里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奥地利的的里雅斯特……我们需要这支海上力量来援助我们的陆上行动、保护我国的商业基地不受骚扰,并防止我们的奥特朗托海峡被敌人占领。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这支海上力量的实力要和我们敌人的海上力量相平衡。如果我们再这样拖泥带水,意大利就会骑在我们头上,而且我们以后也很难超越它。同其他方面相比,不发展海军就相当于一种倒退,而这种倒退会让我们送命。”奥地利正在建造强大的舰船,上面的那段话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三国同盟的关系。在关于摩洛哥事务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只有奥地利一个国家支持德国,而意大利并不支持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