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5/15页)

根据中国旅情报中心等各方面汇集整理的情报,苏军最高统帅部印制并下发了日军在东北的防御体系资料,上面详细标明了日军防御工事的结构、位置、坚固程度、火力配备等诸多细节,远东红军连以上干部人手一册。

正是通过这些珍贵的情报资料,梅列茨科夫发现了敌人的弱点——关东军的滨海防线看上去几乎绵亘不断,但并非无隙可乘,实际上在筑垒地域和抵抗枢纽部之间,都有一些未设防的“间隙地”。显然,这些“间隙地”就是攻坚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如何攻坚,是梅列茨科夫在战前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远东第一方面军有三十一个步兵师,比外贝加尔方面军还多四个,但快速师只有一个骑兵师。换句话说,外贝加尔方面军重在发挥机动性,追求一个快字,而远东第一方面军要的不是快,是通,其主要目标就是竭尽全力打开进攻路线。

与之相应,两个方面军在摆兵布阵上也有所不同。外贝加尔方面军是将坦克集团置于第一梯队,第一方面军是将坦克集团(具体指第十机械化军)放在第二梯队。梅列茨科夫解释他这么配置的理由:根据地形条件和敌人的防御编成,想马上有效地使用机械化部队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用于扩大第一梯队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