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15页)

第二天,梅列茨科夫给所有随他东调的军官换发了身份证,使大家名正言顺地成为“远东军人”。当天,他在滨海开了一个会,第一次向众人做自我介绍:“我叫马西莫克夫!”

会议刚一结束,就有一名军官走到“马西莫克夫”跟前问他:“您没听说人们都在谈论梅列茨科夫元帅到我们远东来了吗?”

“马西莫克夫”神色自若地回答道:“我没有听说过,而且我也从来没见过他!”

因为假身份所闹出的笑话和误会远不止一件。远东第二方面军司令普尔卡耶夫上将也是梅列茨科夫过去的老同事,两人刚见面时,他发现梅列茨科夫佩戴的是上将肩章,不由得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梅列茨科夫又犯了什么错误被降了级。

普尔卡耶夫急忙指着梅列茨科夫肩头上的这两块牌子,深表同情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梅列茨科夫见怪不怪,笑了笑答道:“世间什么事都会有的。”然后便出示了特别证件。

普尔卡耶夫看了证件,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居然是“马西莫克夫”。他马上猜想到了是怎么一回事,也就什么问题都不再问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梅列茨科夫并不能随便出示证件。一天他在检查完一个团的装备之后坐下来吃晚饭,团长对他的身份倒是毫不怀疑,可是布置餐桌的团长夫人还有另外几位妇女总是不停地打量他们。这可能是因为二战前她们中有人曾在远东见到过梅列茨科夫,知道他长什么样。

饭后那位团长对梅列茨科夫的副官说:“我妻子在笑我,因为她敢肯定,和我坐在一起的不是马西莫克夫将军,而是梅列茨科夫元帅。”

梅列茨科夫等人的瞒天过海之术对日军大本营和关东军的情报网起到了很大的迷惑作用。在远东战役的准备期间,虽然日本人也探听到了远东有一系列新的军人任命,但始终没能弄清这些化名者的真实身份。

苦力活

从远东战役的大方向上来说,当然是“上层”下达什么指令,梅列茨科夫尽可能予以服从,但具体到战役指挥,梅列茨科夫就显示出了他特有的认真和细腻。华西列夫斯基曾称赞梅列茨科夫擅长战役准备,而且有“预见性”。

在滨海地区的日子里,梅列茨科夫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非常满。他一般会先派一批参谋去即将作战的地域进行现场勘察,以便方面军司令部从一开始就能对军队将在何处和如何展开行动,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此之后,就会亲自驱车去熟悉部队和地形,出发前,他一般只穿便服或边防军士兵的服装,如遇必要,才随身带上相应的肩章。

滨海的许多地方道路崎岖,所乘的吉普车往往不听使唤。这时候车上的人就只得全部下车,把绳索套在自己身上,拉着车吭吭哧哧地走上几公里。

梅列茨科夫做将军已经很多年了,很少有机会碰到这种苦力活,自然是累得够呛。有一次大家在山里发现了一座小木屋,主人非常好客,请梅列茨科夫在高板床上休息。梅列茨科夫一则不愿打搅主人,二则也实在太累了,把一件毡斗篷往身上一裹,就躺在地板上呼呼大睡。

根据副官计算,那几天他们一共走了三百公里山路。

为了让自己对作战地域能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不管道路多么崎岖难行,梅列茨科夫都要尽量多走访几支部队。有些地方,他在二战前就曾经工作或到访过,当地一些不认识他的兵团指挥员惊奇地发现,这位无人知晓的“马西莫克夫将军”对地形竟然如此熟悉——他能够告诉司机哪里好走,车可以开得更快一些。

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官兵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滨海集群的远东军人,另一部分是苏德战争的东调人员。在梅列茨科夫看来,二者各有优缺点,战前都需要予以积极纠正。

前者长期待在滨海,熟悉敌情和对方的防御体系,对远东战区的地形、天气等情况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由于未能参加苏德战争,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足够的作战经验。另一方面,主力之前被牵制在苏德战争的现实,也让他们在作战意识上偏重于防御,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实施进攻。

梅列茨科夫特地腾出一段时间,向原远东人员介绍了苏军在西线取得的作战经验,并且通过训练,着重增强他们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实施主动进攻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