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国军队是好样的 (湘西大捷)(第4/13页)

结果是两边的上司都不同意。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说,原驻南宁、柳州、桂林沿线的部队此时都在进行撤退,用于收缩战场,防止美军登陆。言外之意,芷江战场怎么样已不重要,当然他更不可能分出兵来给坂西使用。

“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倒没有把话说到这么绝。他的分析是,如果采纳坂西的增兵建议,两到三个师团是不够的,至少也得派七个师团,才可以在雪峰山获得胜算。

不同的理由,结论却都差不多,那就是坂西的想法与现实状况相去甚远,该歇还是歇着吧。

问题是前线的作战部队可歇不了。新化方面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第七十三军的美军联络组长白兰德想到前线来看一看,结果刚到前线,翻译就饮弹而亡。白兰德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军营长,他吃惊地说:“我们当年打得最厉害的时候,也不过如此。那时还没有这么多的飞机大炮。”

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日军重广支队损失严重,且已无法西进,只能在新化西南的洋溪实施被动防御。

中路的日军第一一六师团最富作战经验,战斗力也最强,但面对第七十四军、第一百军的“铁锤”打击,三个步兵联队被围的被围,被堵的被堵,过了半个多月,仍无法实现预定的会合目标。

三个联队中,以陷于圭洞以东的日军第一〇九联队最为不堪。该联队的弹药进一步减少,第一一六师团不得不派辎重部队从包围圈的缝隙中穿过,冒险为其补充弹药。即便这样,仍不敷使用,如果不是飞机空投弹药和靠临时兵工厂加工弹壳,整个联队便只有用刺刀和枪托作战了。

其实日军第一一六师团乃至于整个第二十军,在后勤补给方面都已陷入困境。曾有两架日军的小型运输机飞临第一〇九联队阵地上空,低空投下弹药箱,以图鼓舞士气。士兵们急不可耐地打开空投下来的弹药箱,发现里面居然有砖头,他们禁不住绝望地号哭起来。

泷寺联队长将部队生活区设于沟底,重伤员和病号也都在沟底分散设营。此时的他只求能突出包围圈,什么穿越雪峰山,攻占芷江之类的念头早已烟消云散。

其它两个联队倒是仍在进攻,可是除了人越死越多外,几乎是寸步难进。此时连菱田师团长都失去了继续西进的信心。

日军前线部队难以支持的情况,全部汇总到了位于邵阳的第二十军指挥所。见各路战场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势态,且无强有力的二线兵团可予以改变,5月4日下午,军司令官坂西给第一一六师团、第五十八旅团下达命令,让它们分别后撤至山门、洞口、花园市附近进行集结。

嗅枪队

坂西的意思是整理一下队形,就好象一个人出拳,先缩回拳头,然后再打出去一样。孰料日军第五十八旅团上下早就精疲力竭,一接到命令,西进部队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退却,又由于全面指挥和相互联络跟不上,便形成了近似毫无组织的溃退局面。

驻武阳的日军第一一五大队率先与大部队脱离,随即被正朝武冈疾进的中方第九十四军第五师歼灭殆尽。武阳以东的第一一七大队也遭到包围,他们不知道第一一五大队已经被歼灭,居然还通过无线电向其求援,结果自然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好不容易,第一一七大队才从包围圈中挣脱出来,同其他部队一起向花园市狂奔而去。

中方第五师早就预计到了日军可能突围的方向,提前便在花园市以西切断了其退路。日军后撤部队不敢走大路,只得沿着崎岖的山路迂回东撤,骡马、火炮等一应辎重也被全部予以抛弃。

5月7日,驱援武冈的第四十四师到达武冈城外围,与守城部队一起对围城日军进行夹击。围城日军早就疲困不堪,遭到夹击后不支溃退,武冈之围遂解。

少数溃散日军乘乱逃进了深山老林。这些家伙有的晚上到村子里去偷抢食物充饥,有的丢掉枪支,穿着抢来的衣服,企图化妆成老百姓的模样伺机逃脱。

部队不便出动大股兵力进山搜索,于是便让各乡公所组织搜捕,并规定每俘虏一人,即奖励法币一万元。日军在进攻时对武冈居民干尽了烧杀掳掠的坏事,当地民众恨之入骨,就算是不给奖金也不会放过他们。各乡奉令后即组织武力搜山,先后捉到十余名日本兵送来武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