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国军队是好样的 (湘西大捷)(第3/13页)
突然,日军发起冲锋。箭在弦上的伏兵立即开火,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猛扫射和投掷,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蹿。
按照原先的出击计划,萧峥用手电筒发出一长两短的信号,让主阵地延伸射程。随后他命令排长在原地用轻机枪进行掩护,其余士兵或持冲锋枪,或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向日军实施反冲锋。
生龙活虎的官兵们一直冲到五连阵地的右前方,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残余敌兵抵挡不住,连滚带爬地逃回了敌阵。
石盛荣在主阵地上见出击成功,连忙用手电筒发出一长一短的信号,指挥增援排在拂晓前撤回了原阵地。
相比于“先发制人”的那次出击,这次战果更加丰盛:歪把子轻机枪缴到了五挺,三八大盖二十余支,还有一把指挥刀……
次日团长杜鼎到达第一线,见到萧峥他连声夸奖;“昨天晚上你们打得很漂亮,你这位机枪连长,哈哈!”
后来萧峥因功被授予一枚干城勋章,两次出击行动中的排长各被提升一级,由少尉升为中尉。
在青岩战斗中,责任最重的还是第五连连长周北辰。某次日军晚上偷袭主阵地,周北辰亲自端着轻机枪进行扫射,换弹间隙,一名日本兵摸到附近,戴着手套就来拖他的机关枪。
周北辰感觉不对劲,便喊起来:“副营长!我的机关枪被鬼子拖住了。”
当时石盛荣正好在第一线巡视,而且就在距离周北辰不远的地方,听到后大叫一声:“龟儿子,等老子来收拾他!”说完之后,这位副营长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哒哒哒地一梭子弹扫过去,把拖机枪的日本兵扫成了马峰窝,后面的日军全都给吓跑了。
晚上无法得手,日军便不顾伤亡地在白天也展开攻势,以图能够尽快突破青岩。战斗最激烈时,第五连连长周北辰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指挥士兵们进行顽强阻击。中美空军的飞机则不停地在上空盘旋,日军冲到哪里,它们就把炸弹扔到哪里。
一七一团接防之前,日军的步炮协同做得比守军好,其炮兵在攻防中占据着明显优势。接防后,观通排排长汪吉佑奉师山炮连的命令,特地率两门山炮进入一线协助步兵作战。
该歇还是歇着吧
所谓观通,顾名思义,是观测与通讯的合称。在炮兵部队里,观通排主要负责阵地测量和战场的通信联络,排里的官兵均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至少要上过中学,这样才能学会使用观测仪器以及计算射击诸元。
观通排排长汪吉佑也是黄埔第十七期学员。他是流亡学生,父亲死于日军屠刀之下,因此本人就与日军有着血海深仇。第一次参加战斗,他就在心中默默地祷告:“爸爸,我马上要和日寇交锋了,我一定要以百倍的勇敢投入战斗,为您报仇!”
汪吉佑和周北辰既是黄埔同学,同时也是江西同乡,两人私交非常好。汪吉佑将观测所选在青岩山头,紧靠着周北辰的指挥所,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有一次作战时,汪吉佑从望远镜里看到有四十多个日本兵正从左前方向主阵地匍匐接近。周北辰也同时发现了这一敌情,赶紧喊:“吉佑,那边有鬼子的生力军来了,赶快开炮打!”
汪吉佑立即通过电话向炮兵阵地发出口令:“榴弹!瞬发信管,向左五,两千四百米,待命放。”阵地回复:“准备完毕”。
看准时机后,汪吉佑朝话筒里喊了一声:“放!”只听轰轰两声,两颗炮弹落进了人群,把日军炸得鬼哭狼嚎。
周北辰高兴得直朝他竖大拇指:“吉佑,你这两炮打得好,硬是要得(江西方言,确实不错的意思)。”
中路的江口阻击战包括青岩和铁山两部分,守卫青岩的主要是第五十七师一七一团,守卫铁山的是第五十七师一七〇团。日军第一一六师团第一二〇联队、第一三三联队在这一线投入了所有兵力,前线参与进攻的日军最多时达到六千多人,但均无法冲破中方的防线。
5月3日,日军在前方的败局已经很明显,坂西被迫向驻汉口的第六方面军司令部、驻南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发去急电。在电报中,他直言“芷江作战方向,中央军集中了意想外之大量部队”,为此,请求上级给他增加两到三个师团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