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八莫之一(第5/6页)

1943年3月访问日本的缅甸傀儡政权领袖,右为昂山将军。

尽管战争的天平已经无可选择地沉向了中国一方,但是日军困兽犹斗。本多政材将军把军司令部设在芒友,严令各部在云南远征军出滇之路上步步设防,节节抵抗;同时拼命向缅甸总军司令部“请求作战指导”,这也是日军中变相求援的意思。实际上,本多和辻等日军上层,明知密支那和松山先后失守后,缅北日军局势已经绝望,但对整个缅甸战局仍存有一丝期待。这一丝期待主要放在缅甸南方日军能够抽出力量北上支援,重振缅北战局上。日军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缅甸的军事领导人昂山,与日方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部下组成缅甸独立军,曾经在日军入侵缅甸过程中为日军提供帮助。密支那战役时,在缅甸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正在将昂山的部队改编成缅甸国民军,希望他们能够在日方顾问指导下协助日军作战。因为日军普遍认为英军战斗力不强,所以如果缅甸国民军能够接替日军承担南缅防御,日军便可以集中精锐北上增援,继续贯彻切断中国国际运输线的任务。

当然,日军上层忘记了日本入侵给缅甸带来的灾难,也忽略了日本在缅甸推行的殖民统治,让以追求独立为目标的昂山将军内心怎样的愤恨。

不过,此时的日军,抱有如此幻想,也并不奇怪,日本陆军本来就是由一群战争赌徒组成,无论输成什么样子,都无时无刻不想着翻本。

不要小看日军在缅北仍然控制的这块地域,包括腊戍、芒友、遮方等大小城镇的土地,其面积仍然可以装得下好几个巴勒斯坦。因此日军尚有回旋余地。

进攻八莫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炮兵第三野炮营部队

然而,驻印军又从背后杀过来了。日军能够指望的,就是一直没有舍得动用,专门留下用于阻击驻印军的日军八莫守备队,他们在城防司令原好三大佐率领下,已经在八莫修了几个月的工事,希望依托这座已经变成了要塞的古城,重现一个袖珍的马德里或者斯大林格勒。

这支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以逸待劳,堪称缅北日军的最后一张王牌,其主力为日本陆军第二搜索联队。密支那危急的时候,日军曾抽调原好三大佐率领的这支部队西进,准备救援密支那,但到达八莫后因日军上层始终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将其投入密支那战场,而令其在八莫就地固守。按照日军第33军的思路,原好三所部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挡住第33军的背后。

只是,这样用兵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失败的苗头。

在开战之初,日军各级将领大多是“一掷千金”的赌法,无论是珍珠港还是中途岛,打的都是非死即荣的险仗。打到此时,巨大的伤亡和挫败感已经让很多日军将领改变了思路。在冲绳战役打响前,日军犹豫再三,将原来在那霸的第9师团调回九州,准备在那里设立二线防御,结果当冲绳日军试图反击时,兵力捉襟见肘;在八莫,如果日军把原好三大佐的部队用来突袭密支那的围城,或者向龙陵方向冲击,或许都是一招好棋,让他守城,显然是用兵犹疑的表现,是一个明显的败笔。

说让这支部队守城是一个败笔,是因为所谓搜索联队,是日军中一个独特的编制。日军中的搜索联队,堪称今天摩托化步兵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综合体。

八莫守备部队中,日军搜索第二联队第三中队使用过的九七式轻战车。

1937年以前,日军部队普遍在步兵师团中编制有骑兵联队或骑兵大队,辖二至四个骑兵中队,作为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日军对骑兵建设十分用心,在日本国内尚贫弱的时代,即从西方专门进口阿拉伯马改善骑乘马种,以提高其战斗力。这种日军战马被我军称为“东洋马”,因其仪态好,易训练,战场反应灵敏,缴获后往往成为各级指挥官钟爱的坐骑。

从第二搜索联队日军战死士兵身上搜到的照片,图中可见这支部队使用的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