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大时代来临前的大国较量 《环球时报》记者对乔良将军的访谈(第5/7页)
《环球时报》:美国虽有全球战略思维,但落实到具体问题时,还是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思维,比如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军事介入其他中东、北非国家事务。另外,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军事介入叙利亚等,也都带有地缘政治的影子。那么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并且也讲究全球战略的时代,地缘政治到底过时了吗?
乔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所有有效的政治模式或手段都不会过时。事实上,它们只会改换方式,改头换面之后再次呈现。就像雪莱的那句诗一样,从来没有过死亡,只是一次幻化而已。因此地缘政治不会过时,但它确实不够用了。
现在我们看到,美国在全世界到处制造地缘动荡,要么搞“颜色革命”,要么直接出兵打仗,比如打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显然,无论是高调主张“全球治理”,还是暗箱操作“币缘政治”,美国都从未放松过“地缘政治”这根缰绳,始终把全球地缘关节点牢牢地攥在手里不放,不信看看,世界上哪一个地缘关节点没有美国人的影子?同样,俄罗斯从收回克里米亚到现在去叙利亚打IS,也是要控制地缘的关节点。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地缘政治重新上升为最主要的政治冲突模式呢?这要看对哪个国家而言。
对俄罗斯而言,确实如此。因为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到现在的普京总统,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就是地缘政治,它对领土问题格外看重,在这点上超过所有其他国家。普京有句名言:“俄罗斯虽然领土辽阔,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这就是对这种思维方式最好的注脚。
地缘政治对俄罗斯仍然适用和有效,因为俄罗斯至今仍然没有货币霸权。它的国家利益的实现,主要还是通过地缘手段,完成物流层面的经济获利方式。比如,俄罗斯需要将其油气资源输送出去,将其矿产资源售卖出去,通过这些方式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它对地缘如此在意了,因为任何地缘关节点卡了壳,比如,某一国家截断俄罗斯的对外油气管道,都将直接影响它的经济。因此,地缘政治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当然重要,甚至可以说对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中国也不例外。试问我们能不考虑控制南海吗?能不对马六甲海峡有朝一日被掐断感到担忧吗?否则,为什么我们对克拉地峡那么热衷,又对瓜达尔港以及中巴铁路那么看重呢?其实这些忧虑都来自地缘政治,因为那是你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经济获益的通道甚至生命线。
相对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美国虽然也看重地缘政治,注重把握地缘关节点,但其对于地缘政治的利用和获利方式已然不同。美国控制地缘已经不再是停留于物流方面,不单是为了控制、获取资源。美国早已不是单纯的制造业国家,不需要通过物流把那些资源作为原材料运回美国,然后加工成制成品再卖出去,这已不再是美国主要的获利方式了。
那为什么美国还要控制地缘关节点?那是因为它要让资源按照它需要的方式流动。美国给世界提供安全公共产品,承担世界警察的责任,目的是让全世界的资源有序流动,比如,进入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国家,生产出产品来,再别无选择地廉价卖给美国人去享用。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要通过控制地缘政治来满足其币缘政治需求。因为美国真正的获利方式是运用金融霸权。拥有金融霸权,全球资本的总控就在美国手里。而控制了资本流动,其他一切资源尽在掌控之中。
因此,美国已经让地缘政治变成其币缘政治的附庸和实现工具。这一点很多人至今都还没能理解,貌似美国和俄罗斯都在控制地缘政治关节点,只是规模不同而已,但本质区别在于美国要控制资本,而俄罗斯却是要控制物流。控制物流的国家在层级上低于控制资本的国家。美国只要能够保证全球各地的资本最后都能回流到美国,它就能够掌控这些资本进而继续掌控全球。但俄罗斯和中国还做不到这一点,这些国家还没有金融和货币霸权,当然也就没有像美国那样控制资本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