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反恐训练营(第8/14页)
穆罕默德对他说了。他没有补充说明卡特尔集团的服务将是无偿的。穆罕默德的人护送的第一批货是要运往——希腊?是的,那或许是最容易的——足以掩饰他们的冒险,不是吗?
“就那么多?”
“朋友,我们交换想法而不是别的,不是物质的东西。我们仅需要的一点东西都是非常简单的,需要的话在当地就能搞到。我相信你们应该可以帮忙搞到旅游签证。”
巴勃罗差点被咖啡呛住。“是的,那很容易办到。”
“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能让我们的联盟确定下来吗?”
“我还得和上级商量一下,”巴勃罗谨慎地说,“就表面上来看,我看没什么理由要让我们的利益产生矛盾。”
“好极了。我们再谈下去怎么样?”
“我的上司想见见那些同他做生意的人。”
穆罕默德仔细考虑了一下。旅行会让他和他的同伴提心吊胆,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他拥有足够的护照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机场去见他。而且他精通多种语言。他在剑桥所接受的教育还没有浪费掉。他应该为此感谢父母。他感激他的英国母亲赋予了他肤色与蓝眼睛。除了中国与非洲,他完全可以被当作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残留的剑桥口音也没什么坏处。
只需告诉我时间与地点,”穆罕默德回答道。他递上名片。那上面有他的电子邮件地址,有史以来最有用的交流工具。加之有现代空中旅行这种奇迹,他可以在四十八小时内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联合起来
五点差一刻的时候他来了。路人们都不会多看他一眼,虽然他也许会吸引那些古怪的老处女的目光。他身高六点一英尺,体重一百八十磅左右——他定期锻炼——黑头发、蓝眼睛,虽不是十足的电影明星的料,但也不是那种会被年轻漂亮的职业女士一脚踢下床的男人。
亨得利看到,他穿得也不错,蓝色外套加一件红细条的马甲——看上去像英国货,红黄条纹的领带,漂亮的金色领带夹。时髦的衬衫。得体的发型。自信的外表来自财富与良好的教育。他的车停在大楼前访客的车位上。一辆黄色的悍马Z型越野车,那种在怀俄明放牛的人或在纽约赚钱的人喜欢的车。还有,或许,那就是为什么……
“瞧,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格里边问,边挥手示意来客坐在他红木办公桌对面的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我也没想好我要干什么,就是瞎看看,找个或许能适合我的位置。”
亨得利笑了。“是啊,我还不至于老到忘记了刚从学校毕业的人的那份困惑。上的哪所大学?”
“乔治城大学。家族传统。”小伙子微微一笑。这是亨得利从他身上看到并欣赏的一个优点——他并不想让别人对他的名字和家庭背景发生兴趣。他甚至有些惴惴不安,就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希望走自己的路,干一番事业。不管怎样,他属于聪明的那一类。很遗憾反恐训练营里没什么位置给他。
“你爸爸非常喜欢天主教学校。”
“连妈妈也改变信仰了。我姐姐莎莉没有上贝林顿学院。她在纽约的福坦莫大学读的医学预科。当然了,现在是霍普金斯医学院。像妈妈一样,想做个医生。这可是份受人尊敬的职业。”
“不喜欢法律吗?”格里问。
“你是知道我父亲的意见的,”小伙子笑着指出。“你大学毕业拿的什么学位?”他问亨得利,当然了,他早就知道了。
“经济学与数学。我拿的是双学位。”这两样对于在生意场上塑造做生意的风格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那么,家里人都好吗?”
“哦,很好。爸爸又开始写东西了——写他的回忆录。许多时候他都在抱怨自己还没老到要去写那种书,但是他相当用心,一定要把它写好。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位新任总统。”
“唉,基尔提的确有重振旗鼓的本事。将来他们埋葬他的时候,最好在他的墓碑上停一辆卡车。”这个笑话甚至上过《华盛顿邮报》。
“这笑话我听到过。爸爸说只需要一个傻瓜就能将十个天才的工作一笔勾销。”这句格言可没上《华盛顿邮报》。但这正是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创建反恐训练营的原因,虽然年轻人自己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