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5/8页)
正当李明强憧憬着与卫和平一起在北京大学过春节的好事时,学院决定,步兵侦察专业不放寒暑假,赶学课程,强化训练,提前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份毕业。
李明强和同学们就私下议论开了,这几年中越边境一直没有消停,可能是老山前线吃紧,急需用人。《高山下的花环》正在热播,前几届上前线的学生也回校作报告,李明强和同学们,热血沸腾,暗下工夫,苦学苦练,纷纷写请战书,准备毕业奔赴前线,报效祖国。可是,毕业时,一个上前线的名额也没有。李明强被香山步兵侦察大队选中,进了北京。
进京前,李明强没有给卫和平写信,他要给卫和平一个惊喜,突然站在卫和平的面前。
李明强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在香山步兵侦察大队待了两个星期,第三个星期天,他请假直奔北京大学。当他看到北京大学那古色古香雄伟壮丽的西大门时,心中荡起了无数波澜,他咬咬牙,暗下决心,自己未能迈进这最高学府的大门,一定要娶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妻子,来了却自己的心愿,挥去自己的遗憾。
李明强背着给卫和平买的一挎包橘子、苹果、糖,未进北大西门,而是走入了畅春园,他知道畅春园是北大人住宅区,心想,卫和平一定是在住宅区住。迎面走来一位老者,风度翩翩,很有学者风范。李明强主动走去,问:“老师,你好,请问法律系八一级三班的女生在哪里住?”
那位老者打量一下眼前这位年轻的军官,指着北大西大门说:“进门向右拐,过了研究生公寓,就是本科生宿舍楼,到那里问一问,这里是教职员工的住宅区。”
李明强谢了,照老人指点的地方走。北大门口的华表,校院里的古树与建筑,一看就比他们石家庄陆军学院要古老厚重。李明强无心恋景,只想早一刻见到卫和平。他快步走过研究生公寓那白色大楼,看到一群学生,其中有几个老外,在叽里呱啦用英语说话,既而是一阵爽朗的笑,“天之骄子”,李明强从内心深处叹道。他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始终感觉背负着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很沉重,军校学员都有人人自危之感,从没有这种单纯而爽朗的笑,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那些外国来留学的人,今天是校友,明天可能就是战场上的敌人,他们互相警惕着,从没有这么亲密的接触。
一群纯中国学生走过来,李明强走上去,笑了笑,问:“同学们好,请问法律系八一级三班的女生在哪里住?”
“请问,你找谁?”一位男同学走出人群反问李明强。
“卫和平。”李明强照实说了。
“跟我来吧。”那男同学对李明强说完,冲前边走过的人群喊:“我办点事儿,你们先回去。”
“我叫张文斌,哲学系的,咱是老乡,我家是中牟的。”那男同学用一口河南话对李明强说:“一听你的口音,就知道是老乡。我也是在老乡聚会时认识卫和平的,你是她——”
李明强感到很亲切,正好遇到了老乡,少问多少人,少走多少路。看张文斌那用疑问的眼光看他,就有此拘谨,他感到自己比这北京大学的学生逊色多了,尽管他比张文斌高出一头,声音还是低了八度,不好意思地说:“中学同学。”
“噢——你没有提前联系,她不知在不在。”张文斌说。
李明强没说话从四十五度角的方向瞥了张文斌一眼,心里翻起一股醋意,他首先把张文斌定为成自己的情敌,要不他怎么与卫和平那么熟悉,还知道卫和平的住处,他肯定到过她宿舍。
果然不出李明强的所料,张文斌带李明强来到一幢红楼前,李明强留意那楼山墙上一个大圆圈着一个数字“36”。楼前两道铁丝上挂着花花绿的衣服,女学生三三两两地进出楼门。
张文斌带李明强进了楼,向左拐,到标有“112”的门前,在门上轻叩两下。门里就传出一声甜润的女中音:“请进。”
张文斌推开门,看了一眼,问:“卫和平不在呀?”
“他们组今天外出实习了。”一位留披肩发的女孩站在屋中央说。从他们的神态和这两句对话,李明强感觉到张文斌与这个屋里的女孩相当熟络,再想张文斌对自己说的话,就把张文斌认作要防范的情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