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2/5页)
20日这天,临涣街上和平常一样人来人往,挑担子的、推小车的、剃头的、补锅的穿梭不断。众人当中,一个卖热豆腐的中年人挑着担子在沿街吆喝:“豆腐,热豆腐,新出锅的热豆腐,现买现吃啦!”
热豆腐在淮河流域一带是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新出锅的热豆腐颜色雪白,鲜嫩光洁,翻而不散,搅而不碎,盛入碗中浇上蒜泥或者辣椒汁,微辣清香,爽滑利口,香味扑鼻。中年人将热豆腐担子落在文昌宫门前,立即就有几个人围拢上来。
刚开始,在文昌宫前面站岗的两个士兵也没觉得不妥,他们想围着豆腐摊吃豆腐是街上常有的事,吃完他们自然会走的。可是,一拨人吃完后又来了几个人,卖豆腐的中年人和他们有说有笑持续有半个时辰了,还没有走的意思。
“俺经常来临涣卖豆腐,啥时候开始文昌宫有站岗的了?”卖豆腐的中年男人好奇地问。
“有八九天了吧,听说里面住着好几个大人物呢!”一个吃豆腐的临涣当地人神神秘秘地回答。
“是吗?什么样的大人物啊?”中年男人继续打探追问。
“是什么大人物俺也讲不清,他们一天到晚不出院门……”另一个捧碗吃豆腐的人说。
恰在这时,警卫连郭连长出来巡查,发现文昌宫门前摆着一个豆腐摊。这是前几天没有的,而且卖豆腐和吃豆腐的人还时不时朝院内打望,他立即感觉情形不对,带人把卖豆腐的和吃豆腐的人都给劝走了。
22日夜里十二点,夜空中突然传来隐隐约约的飞机轰鸣声。郭连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听到轰鸣声后,立即判断出飞机是朝文昌宫这个重要目标而来,“不好,飞机来轰炸了!”机智的郭连长随即吩咐:“一排长,赶快备马,到后院后门等!二排长,带人外围警戒。”
首长们都在后院会议室里开会,郭连长一头扎了进来:“首长,赶快撤离,敌机来轰炸了!”情况紧急,首长们二话不说站起来就跟着警卫连长往后门走。门口已经备好了马,郭连长对一排长说:“你们一排护送首长们到镇子外的空地上,一定要确保首长们安全。”
此时,距文昌宫南边和西边五十多米的地方,各有一个人点燃了地上的柴火,然后撒腿就跑。飞机循着这两处亮光俯冲着就把炸弹投了下来,一颗、两颗、三颗……
原来寂静的临涣,“轰隆”“轰隆”的爆炸声顿时此起彼伏,顷刻间,镇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警卫连和集上的百姓一边救火,一边救治伤者,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才算平息下来。最后经过清点,被炸的地方在文昌宫的南侧和西侧,文昌宫前院的部分房屋也被炸毁了,后院还好,没有被直接炸到。估计是飞机误认为点火的地方就是要轰炸的地方,所以偏离了文昌宫这个主要的轰炸点。
柴火堆所在的位置被炸出了深坑,郭连长带人进行了搜查,但没有抓到任何可疑人员,也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第二天,首长们和警卫部门一起开了个会,认真分析这次被炸的原因。
一排长说:“这镇子太热闹,人流量也大,不进行隔离和清场,难分敌我,安保难度实在太大了。”
二排长说:“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我们看不见他们,而我们的一举一动却暴露得清清楚楚,这样的话我们就处处被动。”
郭连长说:“虽然不清场不封街,但我们要站岗放哨,目标仍旧太明显,不可能不被发现。至于这次轰炸,我觉得前天那个卖热豆腐的就很可疑,鬼鬼祟祟的,而且他走后就有飞机过来轰炸了,我怀疑他是国民党方面的密探。”
讨论最终认为,这是国民党奸细里应外合有组织有预谋开展的一次突然袭击,目标就是针对我方指挥系统。警卫部门最后提出建议,要求在临涣镇进行清场和封街。
刘、陈、邓三位首长坚决不同意,他们不愿搅乱临涣镇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影响他们的生计。
经过讨论,总前委最后决定放弃此地,另外寻找一个比较偏僻、不太引入注意的地方落脚。选来选去,就选定了一个叫“小李家”的村庄。
三位首长在临涣镇从11号一直待到23号,之后秘密迁往小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