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6/13页)

唐文宗时,有人就曾遇到这一问题。在《新唐书·杜佑传》所附《杜传》记载:“开成初,(杜)入为工部尚书、判度支。属岐阳公主薨,久而未谢。文宗怪之,问左右。户部侍郎李珏对曰:‘近日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为国戚者,半为此也。杜未谢,拘此服纪也。’”李珏向文宗提出这种现象以后,文宗惊愕之余,下诏改制:“(文宗)诏曰:‘制服轻重,必由典礼。如闻往者驸马为公主服三年,缘情之义,殊非故实,违经之制,今乃闻知。宜令行杖周,永为通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的情况才得以改变,公主是金枝玉叶,男人们是可望而不可即,与其每日生活在皇室的阴影下,不如娶民间女子更为自在些。更何况望族本来就是名门,不需要攀龙附凤,也照样显贵。

第二,门第观念。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十分重视门第观念,唐朝人所看中的门第不但要有显赫的家世,还要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婚姻关系,这诸多的要求令公主出嫁成了难事。

许多望族人家虽然也想攀附高门槛,但也很排斥这种皇室的文化传统、家法门风,所以不愿与皇室联姻,他们既不愿意嫁女于皇室,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第三,公主大多不修妇礼。唐朝文化开放,公主奢侈、骄纵者居多,其中更不乏妒悍、残暴者。在《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中对唐代公主的描述有长广公主“豪侈自肆”;合浦公主“负所爱而骄……见(浮屠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魏国宪穆公主“恣横不法,帝(按:指德宗)幽之禁中”;襄阳公主“纵恣,常微行市里。有薛枢、薛浑、李元本皆得私侍”;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断巽发”。

试问哪个男人敢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在重视妇德的封建社会,没有哪个男人可以忍受戴绿帽子,即便是能够荣华富贵也不行。更何况那些望族们本身也很富贵,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荣华,这也就是唐朝公主难以嫁出去的缘由。其中不修妇礼是士族之家不愿与皇室结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历20年不上朝都在干什么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可是万历皇帝刚主持朝政14年后居然开始不上朝,从此之后的20年里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作为一个帝王,上朝理政是分内之事,可是为什么万历皇帝20年不理朝政呢?有人说是朱翊钧沉湎于酒色之中,也有人说他是染上鸦片烟瘾。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万历是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才不出宫门,不理朝政的。

万历皇帝16岁的时候,太后、大臣们便替他选择了王氏和刘氏作为皇后和昭妃,然而叛逆的万历根本不喜欢这样强加的婚姻,更不喜欢皇后和昭妃,所以他对这两人十分冷淡。

万历20岁时,偶然临幸一王姓宫女,后得长子朱常洛。在当时,正宫皇后没有生出嫡长子的情况下,按惯例朱常洛应该被立为太子。可是后来,万历遇到了自己心中的红颜知己,一生最爱的女人郑贵妃。郑氏本是一个宫女,因容貌秀美,机智聪明深得皇帝的喜爱,很快被封为贵妃。两人彼此倾慕,朝夕相伴,简直一刻也不能分离。四年后,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对刚出生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宠爱,直接将郑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此同时还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但万历这一想法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家认为废长立幼是不合宗法礼制的,为了社稷,应当立皇长子为太子。群臣的反对令万历招架不住,只好极力镇压。于是把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等强烈反对的大臣都贬官问罪。知道此事的慈圣太后开始质问万历皇帝。无奈的万历就将册立太子的事推迟,采取“拖”的方法。

为立太子的事情,万历和他的全体朝臣相对抗,谁也压服不了谁。这让万历大伤脑筋,也大为恼火。后来万历采取不上朝的方法,同他的大臣们消极对抗。幸而官僚体制还起作用,就是没有皇帝,内阁及部府仍然照常工作。有事陈奏上去,皇帝不批,就等于默认,便照章办理。谁再说立太子的事,他就“留中”,让疏文自动作废,外间就无法知道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