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5/13页)
裴寂自小清贫,父母双亡,受尽了他人的白眼和欺负,这也是他性格圆滑世故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经历让裴寂一直想飞黄腾达,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与李渊交好也是他巴结权贵、攀龙附凤的一种表现。
李世民有个叫高斌廉的朋友经常和裴寂一起赌博,于是李世民就让高斌廉故意输给裴寂,这样一来,裴寂心里高兴,什么事都好说了。果然,当李世民向裴寂提出要求时,裴寂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
而裴寂也并没有直接去找李渊,他先是找了两位美女,随后才去找李渊,看到有美女送上门,李渊乐得享受。而裴寂也乘机向李渊讲出了李世民的计划,听到老友相劝,也看到李世民的确是准备妥当了,李渊终于同意起事。
隋大业十三年三月,李渊起兵于太原,兵锋直指长安。
唐玄宗为何不愿立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立下折冲府的一位姓王的果毅都尉的女儿为皇后,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所以这位皇后也算是将门之女。最初王皇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她将门虎女天生的气魄,协助李隆基扳倒韦皇后,斗赢太平公主。可以说,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军功章里有王皇后的一半。
渐渐地,李隆基与王皇后之间的感情便越来越淡了。王皇后读书不多,胸无点墨,而且没有子嗣,这让李隆基对她越发不满。之后,李隆基宠幸起了一位姓武的妃子,王皇后为挽回李隆基的心,只要一有机会,她便会在李隆基面前说那位妃子的坏话。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王皇后期盼的那样发展,李隆基不但没有远离姓武的妃子,反而是对王皇后日渐心生厌烦,逐渐产生了废黜皇后的想法。
王皇后为了挽回唐玄宗的感情,不敢再有强硬的态度。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王皇后与唐玄宗是共同患难,一路走来的。虽然唐玄宗一直有废黜王皇后的心思,但一时找不到理由,也没有动作。
一日,唐玄宗去探望王皇后,王皇后乘机诉苦:“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这里是提到当日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一次过生日去到了王皇后家里,正巧王皇后的父亲好赌,将家里积蓄都输光了。为了不怠慢李隆基,她便将自己身上的紫半臂脱下来当了,买了面回来给李隆基做了一碗长寿面。
既然王皇后都提到了这样的往事,李隆基自然不好再提废后的事情。可惜王皇后生性不够隐忍,看到得宠的武氏儿女成群,她忍不住去求神灵帮忙,找到一个名叫明悟的和尚做法。她做法的第二天,李隆基便得知了,他一询问,得知皇后的咒语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李隆基顿时大怒,要做则天皇后,那不是要学武则天吗?这下不论王皇后再怎么辩驳,都无济于事,李隆基将王皇后打入冷宫,从此再不过问。不过两年,王皇后便郁郁而终。皇后的位子空了出来,按理说,应当立最得宠的武氏为皇后,可是李隆基却迟迟没有动作。原因便是这一幕与之前的武则天当皇后的一幕太相似了,废王立武,这一切似乎都是70年前的历史重演。所以大臣们纷纷阻挠立后一事,理由有三:其一,武家与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何还能让武姓母仪天下;其二,太子已立,武氏若当皇后,必然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倒时难免动荡;其三,不愿意历史重演。
大臣们担忧的也有道理,唐玄宗便放弃了立武氏为皇后的念头,最后,他只得封武氏为惠妃,算是补偿。而后,也便打消了立皇后的念头。
唐朝望族为什么誓不娶公主
唐朝风气开放,男女之间不像以前那么拘谨,但唐朝却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士族们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在《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传》中写道:“(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
娶了公主就是当朝驸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唐朝的士族们却都“皆辞疾不应”,一个个装聋作哑。其实,他们放弃娶公主是有苦衷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服丧之礼的规定。唐朝的服丧之礼中,斩衰是最重要的一种,齐衰次之。《新唐书》卷二十《礼乐十》规定:妻死,夫服“齐衰杖周”之礼(指居丧持杖周年)。可如果是公主死了,丈夫就必须为之服斩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