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第9/12页)

第4章 奇葩的粉丝就是那么多|瓦市勾栏

一、繁华都市的娱乐中心

咱们曾经带您去过宋朝的美食夜市,想必这一段日子您也经常流连其中。尽管宋朝的美食着实让您长了见识,给了您舌尖上巨大的享受,可是您也不能光是吃啊,多少得增加点精神食粮吧?咱们就带您去宋朝的文化夜市——瓦市勾栏去逛逛。

瓦市勾栏是宋朝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标志着宋朝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

瓦市,史料中有瓦舍、瓦子、瓦肆多种别称,是当时的大型文化娱乐中心。《梦梁录》解释了瓦市名字的由来:“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临安是瓦市最为兴盛的城市,景象热闹非凡。

勾栏是指用栏杆或绳索、幕幛等围成的演出场所,设有戏台、后台和观众席。《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可见当时的盛况。

勾栏里的观众席分为神楼、腰棚。神楼是正对着戏台而位置比较高的地方,放着供奉的梨园神之类的牌位,也设有观众席;腰棚就是围着戏台的木制观众席。观众席中还有等级,有“金交椅”,还有“青龙头”“白虎头”。金交椅是留给皇帝坐的,当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处。按照古代“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青龙头”在舞台的左侧下场门附近,“白虎头”在舞台右侧的上场门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观众席里是没有站席的,每个观众都有座位,座位是不编号的,先到先坐。

瓦市的娱乐活动,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东京梦华录》里说:“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经日居此,不觉抵暮。”

作为固定的演出场所,瓦市拥有固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保证了娱乐节目的质量。演出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早场的节目从凌晨五更便开演,晚场一直延续到深夜。

瓦市勾栏的演出主要分曲艺、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几大类。

二、曲艺是说唱的艺术

说唱不是您今天听到的RAP、HIPOP,分说与唱两种形式,主要的节目有:

讲史,说历史故事。苏轼《东坡志林》里说道,家长烦孩子调皮,就会给他们钱,打发他们去听讲史。艺人讲三国故事时,小孩子听到刘备战败就会跟着皱眉流泪,听到曹操战败就会高兴地又唱又叫。

说经,指的是讲说儒佛经书。南宋临安张廷叟就是以说《孟子》而出名的艺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说经节目。

小说,由讲史发展而来,题材以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为主,表演时有乐器伴奏,当时又称小说为“银字儿”。

鼓子词,说唱时用鼓作为伴奏而得名。伴奏乐器除了鼓以外,还有管、弦乐,并有和声,它是文人士大夫尤为钟爱的节目。北宋时,《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将说与唱,伴奏与和声完美结合而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诸宫调,采用不同宫调的曲子组成叙事小单元,演唱传奇灵怪的故事。

合生,以说为主,中间穿插歌舞。最具特色的是,它有即兴表演的成分,能指物题咏,根据观众的要求随机应变,滑稽玩讽是它的风格。

商谜,类似于今天猜谜游戏的节目,会先用鼓声招揽观众参与猜谜。

说诨话,以滑稽幽默的十七字诗为主要形式,类似于今天的单口相声。

吟叫,将原本商贩叫卖之声升华为娱乐表演,以响亮优美,悦耳奇特为最佳。

嘌唱,以击鼓敲盏等打击乐伴奏歌唱的令曲小词,因为内容比较低俗,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批评。

唱赚,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各种乐曲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之长的说唱艺术,形成自身独特的错落有致的风格,内容涉及很广,山水之情、风花雪月、金戈铁马无所不包,所以不仅盛行于瓦市勾栏,也常常出现在士大夫的宴席和寺院的盛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