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第5/12页)

二、柳永的情歌摄谁魂魄

在与青楼女眉目传情,而能使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的感情游戏中,柳永是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在存世的两百余首柳词中,您能看到,在柳永的笔下,青楼女像彩虹,像轻风,像神仙,像精灵,使人似乎忘记了这是肉欲的交易,相反,却是精神上甜美的梦境,减一分狎昵,添一分痴情。

柳永在家排行老七,人称柳七郎。当时能和柳七郎产生一段似水因缘,已成了青楼歌女们的夙愿。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首找油诗正是当时流行于青楼时尚的真实写照。在青楼女子眼里,柳永是如此安静的一个美男子。

作为宋朝排行第一的青楼词人,柳永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他却把青楼女看成是知己和知音,把真情实感寄托在她们的身上。柳永曾给一个叫荔枝的歌女写了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其实就是一首词,叫做《荔枝香》,十分经典。他在词中写道: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望海潮》是柳永笔下的另一种风月场面,也是宋词中彰显青楼文化的最高水平。词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柳七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色无限、风月无边的超大娱乐场的无穷想象。

由于青楼女所处的市井地位,柳词经青楼女之口,很快就传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不能不归功于青楼女的传唱,柳永从青楼女那里获得了远高于科举场上所能够得到的称誉。柳永通过青楼女扩大了词的影响,而青楼女也在与柳永的交往、传唱柳词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一日,柳永从樊楼前过,青楼女张师师召唤他上楼,请柳永为她填词。柳永正要写,一叫刘香香的青楼女也上楼来,让柳永为她作词。柳永也答应了。正在这时,又一青楼女钱安安上楼,也向柳永提出写词的要求。真亏了柳永,如果没有才华,还真应付不来。

青楼女们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要求柳词,因为柳词有名。如果柳七郎能为她写诗,那身价肯定看涨。所以青楼女对柳词的追逐,甚至不惜金物。同时,青楼女在演唱柳词时,也能渐渐悟出个中三昧,学得填词技法。像张师师就会填词,她可以即席借柳词韵律,与柳永唱和,其词境竟也会使柳永欣赏。而且,青楼女填词作诗不让须眉,不独张师师,可谓极为普遍。比如临安的青楼女周韶,笑着向一位官员要求脱离青楼女的户籍。那位官员提出:可作一绝句才能允许。周韵几乎不假思索,将自己所穿的白衣服及当时的心情融入诗中: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写得还真不错,于是周韵得以“落籍”。在临别之际,同辈青楼女都挥毫写诗,为周韵送行。

南宋将领张俊得钱塘青楼女张秾后,他的往来公文,都交给张秾书写。拓皋战役时,张俊曾在前线寄信给张秾,希望她照看好家事。可张秾回他一信,博引霍去病、赵云等名将杀敌的事,让张俊莫以家为念,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念。张俊将此信上奏给皇帝。皇帝阅后大喜,亲下手谕,加封张秾为雍国夫人。

当然,像张秾这样由青楼女转变为贵夫人,又参与公务机要,并得到皇帝褒奖,是极个别的。

您看《水浒传》时,知道宋徽宗爱慕青楼女李师师,这是真实的历史。宋徽宗对李师师出手慷慨。他拿出内府珍藏的紫茸皮衣、四支彩色的细毛布、两颗珍奇的瑟瑟珠、白金廿镒为进见礼,后来竟然将国宝“蛇跗琴”赐给了李师师,至于各种灯盏、奇茗、名饮、辟寒金钿、舞鸾青镜、金虬香鼎、端溪凤咮砚、玉管毫笔、剡溪绫纹纸、玉彩珊瑚钩,等等,则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