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城市套路深,涨点姿势保生存(第7/12页)
如果您擅长于耕种,可由官府安排到有荒芜土地的城郊一带开垦荒田。你老老实实地当一名“乡村流民”,勤劳耕作,并时不时到里正面前报个到,让他知道您一直都在这个地方。如果您不懂耕植,也不要紧,可以作为一名“坊郭流民”留在开封城内。负责登记流民的厢官填定您的相关资料后,官府就会安排您参与一些谋生活动。此外,您也可以自谋职业。北宋的开封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颇大。身为一名拥有丰富知识的现代人,您总能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吧。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依照宋朝“居作一年,即听附籍”的规定,您顺理成章地拥有了户籍,成为当地的一名“乡村户”或“坊郭户”。
二、只要肯努力流民也能摇身变官户
拥有宋朝居民的合法身份后,您决定继续您的一代名臣之路,兴冲冲前往开封府学“投状”。府学官员瞄一眼您的乡贯状:刚入籍的“客户”呀,还不具备应试资格,七年后再来吧。
您一下子蒙了:七年,为什么要等到七年后?还有那个“客户”究竟是啥玩意儿呀,我又不跟人做生意,怎么就成了“客户”呢?
按照宋朝《贡举条例》规定:非汴梁本地居民,想在汴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取得汴梁户籍,并居住七年以上,或在汴梁有一定的田产,方可“即许投状”。因此,并不是府学官员刻意刁难您,而是您现在确实不具备应试资格。
至于“客户”是指什么吗,这里就涉及宋朝户籍制度中户口分类的另一种方式了: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把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两种类型。其中,乡村户主要依据有无田地划分为“乡村主户”和“乡村客户”,坊郭户则依据有无房产划分为“坊郭主户”和“坊郭客户”。
宋朝是一个阶层等级分明的社会。首先,“客户”的社会地位低于“主户”。其次,“主户”之间按家庭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如乡村主户分为五等户,第一、二、三等户称上户,第四、五等户称下户,有时也将第三等户称乡村中户;坊郭主户分为十等户,一到五等户称坊郭上户,六至十等户称坊郭下户。
作为一个刚从流民身份转换为汴梁户籍居民的您,现在的户口类型应该是“乡村客户”或“坊郭客户”,属民籍中最末一等的户口。
别灰心,“贫富无定势”是社会的一大特点。由于朝廷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不抑兼并,宋朝各阶层间经常会出现随财富转移而等级相互转换的现象,上户可能会因为财富流失而降为下户,下户也可能会因为积累财富而成为上户。所以只要您努力肯干有想法,完全有机会从“客户”升级为“主户”,再从“下户”升级为“上户”。
不过,在“尺地寸土,与金同价”的汴梁,您想要买房置田,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事。在此之前,您得先给自己找个固定住所。您到专司管理“官房”的部门——“店宅务”那里租一间房子来长期居住。这类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仅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在灾荒时节还能减免房租。例如宋英宗治平年间,若遇风寒雨雪之灾,官房月租可免去3天,最长可达9天。
解决了“安居”的问题,您开始专心探寻发家致富之路。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如果您始终以“参加科举,做一代名臣”为人生目标,那么在发家致富求升级的过程中,您千万要注意了,可别一时不慎脱离了民籍的行列。下面就列举几个不属于民籍之列的特殊户籍供您参考:
一、贱籍,没有“贱民”的存在,却产生了“贱籍”,娼优皂隶即青楼女子、戏子、差役、仆从这四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属于贱籍之列,虽然在身份上仍是自由民,但社会地位极其底下。居民一旦列入贱籍,无论有多少财富,或将来是否脱离贱籍,终身都不再具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二、兵籍,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百姓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士兵编入兵籍后,就不再列入主客户的民籍之中,故不需要向政府缴纳赋税和服徭役。
三、寺观户(又称僧道户),在宋朝的户口登记中,一般是将一座寺观登记为一户,户内僧侣、道士均需入僧籍,不能载入登记主客户的民籍中,不必承担赋税和徭役。如果僧侣、道士还俗,可以重新归入民籍中,但是终身不准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