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5/9页)
毕竟是王保保亲选精骑,这种不利形势的混战中还是逃出了少半人马,回军路上的蒙古士兵们相互交流夜战心得,最后得出统一结论:算上先前宰掉的南蛮子,算总账我们也吃亏不是太大。
其实,侥幸逃回的元兵们还应该再高兴些:在他们脱离战场之后,还等于干掉了几个明军将领。
徐达没有打扫战场、清点战果,就在马上下令:将中途截回的擅自逃离战场的赵指挥等人立即砍头!首级传遍各营,号令全军,畏敌避战这就是后果!
至于大意失误军机的左丞胡德济?徐达却不敢随意处置,此人乃已故越国公胡大海的养子,胡大海的亲生儿子因为酿造私酒,被朱元璋不留情面亲手宰了,而当时的胡大海却丝毫没有忌恨朱元璋的无情,照样忠心耿耿直到死,现在哪能再干掉这位大功臣的养子?
还是孩哭抱给亲娘吧,徐达下令:念其尚能苦战坚持到援军到来,暂且记下一颗头颅,逮捕押往京师,送交圣上亲自处置。
据史载,这烫嘴的山药朱元璋也没有吞下去,还是以之前战功卓越为由开释了这位故人之养子——看起来,朱元璋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对不危害大明皇朝的根本利益的犯错误的同志,还是蛮有人情味的。
98
徐达立斩赵指挥等将领,并且传首各营,这举措令大明“官兵为之股栗”(《明史·徐达传》),全军顿时一派肃然,各营将领没等徐达回到中军,便立即自觉整军备战。
可是,今个儿有点奇怪:王保保并没有按照习惯越沟挑战。
这也容易理解,王保保率领全军枕戈达旦一夜,哪有什么精力照常白天出动?将士们不是铁人,总要把夜间的睡眠损失补些回来。
没想到徐达回到中军之后,立即下令:前锋所部一万精骑借元军所挖马道越过壕沟列阵,能诱使元军出战冲阵即为成功,要做好死拼一天的打算,擅自后退一步者,阵前立斩!
却传令其余各部明军:不要理睬前线战事,让将士充分歇息,做好今夜大战的一切准备。
古怪的情形出现了:往常是元军越界挑战明军,今天好不容易休战一天,明军却又打上门来,而且一副勇往直前的样子,夺取沟沿以及马道的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专职守备前沿的元军尽管把自己的强弩大弓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还是没能遏制住明军不顾伤亡、前仆后继的死命突击,整条沟涧的控制权还是落到了明军手中。
王保保接报之后,觉得不应该向明军示弱。
夜袭敌营的将士回来了小半,据报,虽然未尽全功,但还是重创了明军,连那明军主帅徐达都亲往东南营坐镇指挥,看来明军深深感到了后方所受到的致命威胁。
按说今天的明军理应老实待在营内加固寨墙等守备器具,但徐达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反而将战场推进到了界壕这边,这是在干什么?是在刻意表示并不惧怕偷袭?还是在赌气报复不守规矩的元军?
估计还是在有意掩饰自己,晚上被偷袭,白天用战斗显示自己并未受损多少,士气并未低落,将帅并不怯战。
但是,有一条铁定的规律:对手越是刻意表示自己强悍的时候,一般来讲就是最虚弱的的时候,如何对待这种表面的强悍?
不用多想,唯一正确的应对就是戳穿它!将它一举打回原形!
只是今天却不大适合大规模作战,将士们毕竟一夜没有正经睡觉,人的精力毕竟不能无限透支,还是避战一天方为上策。
不对!手下将士们将会如何看待对明军的避战行为?那徐达的刻意逞强岂不顺利得逞?还是应该督促将士打起精神,给敢于越界的明军予重重痛击!
前方急报:“南蛮骑兵简直不要命!已经夺占了我军深壕中的马道,正在源源不断越过壕沟!”
王保保冷笑了:不就是在学本王么?亦真亦假的挑战,得手即继续进攻,未得手即撤回整军再来,那好,本王也学你徐达大度一回!
于是下令:前沿部队稍撤,贴近营寨掩护主力出击冲击敌阵。
元军不能白天睡大觉了,被组织起来突击明军在自己营寨不远匆匆列成的大阵,不过,这“家门口”的仗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明军将士“毋不一以当十”(《明史·徐达传》),双方伤亡惨重,却没有哪方肯示弱半分,元军的突击一波连一波,而明军的基本阵型却保持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