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7/9页)
谁知,中军发出的驰援与坚守号角刚刚响起,估计即将出发的将士们还没来得及从马栏牵出战马,对面明军大营突然号炮连天,无数条火龙蜿蜒越过壕沟,迅速组成一片火海,席卷一般向元军各营滚来!
其实,各营元军将领大多连士兵都没有醒,大伙实在缺乏睡眠,谁不愿意再迷瞪一会?听那沟沿鼓乐照旧,不就是多了一些炮声吗?
等一些机灵的士兵依令奔向战马集结地之时,才发觉,营寨内外已经遍地都是明军火把,火把中又纷纷飞来火箭,木栏已经被点燃,战马纷纷惊嘶乱奔,哪还能老实不动容人在背上系放马鞍?
蒙古勇士自幼马背长大,还能怕骑“光腚”马?士兵们正待追赶乱马,却突然遭到黑暗中一阵弓弩的袭击,原来:明军的号炮也是障眼法!在这之前多股步兵已经越壕潜入了元军营寨各处,尤其是圈禁战马的各个木栏,都有明军的突击队在趁乱放火。
那些点起火把随号炮进军的明军主力其实是在“趁火打劫”!
这下麻烦了:作战行军离不开马背的蒙古人一旦失去坐骑,那还打什么鸟仗?
更加麻烦的情形出现了!各营的元军将领们竟然再也没有听到中军传令号角,大帅准备如何应付眼前的突变?部属们是固守营寨还是主动出击?先前听到“分兵向后方增援”的命令还算不算数?
元军各营将士惊慌失措并不奇怪,这种大营剧变轮到任何人都难以决断行止,奇怪的是十万元军的主帅王保保,竟然在这大战关键时刻放弃了对全军的指挥!
实际上这也怪不得王保保,要怪只能怪徐达!
徐达在发出总攻令之后,便学了一把原来的副将常遇春,干脆脱离了中军指挥位置,率领所有亲兵卫队直扑王保保的中军大营,竟然成了明军全军的前锋!
明军见主帅如此,谁还甘心落在徐达后面?这下居然形成了诸军争相围捕元军主帅的罕见局面,而恰恰王保保的中军大营正打开寨门出动增援后方,竟被徐达率领精骑突进了王保保中军大营!
王保保这次于中军帐中还是格外镇定的,最起码衣冠整齐,两只靴子也都蹬在了脚上,军令也及时下达给了传令亲兵,传令亲兵也来得及奔出帐外通知专司号角的士兵。
只可惜,奔出帐外的亲兵们根本找不到什么还能吹响牛角号的人了。
大营内已经扑入了明军,而元兵们竟然没有一个拿起武器主动抵抗,纷纷乱跑不说,大多数士兵还光着双脚,几个亲兵迅即被战马踏翻,一个屁股上挨了一箭的亲兵跌跌撞撞奔回王保保大帐之时,竟然听到了寨内明军这样呼喊:“跟紧徐大将军冲啊!不要放跑了王保保!”
王保保闻听亲兵如此回报,哪还敢耽搁?徐达何人?明军主帅呀!竟然率部闯进了我中军大营,显然是有恃无恐,那么也可以断定:我全军危矣!
哪里还是“危矣”?是完了!
现在是自己“危矣”!再不果断走人,那就轮到自己“完了”!
王保保果然不愧“奇男子”,立即下令所有亲兵阻击营帐大门,自己却迅速采取了老办法,挥刀撕开营帐后面,急切之中却也镇定如常,没忘了抱起年幼儿子,挽住妻子毛氏,全家上了两匹战马,径直奔向车道岘,那里还有自己的将近四万大军,由大元郯王等人率领,若能顺利到达车道岘,未尝没有翻本机会!
这是王保保又一次实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果敢行动,这次玩儿得还要彻底,连十八骑也没有跟随,仅仅带走了自己一家。
只是,这种“果敢”行动却害苦了部下将士,沈儿峪元军群龙无首,谁还再做无谓抵抗?将领们纷纷率领士兵扔掉兵器,因为,明军已经在四处大喊:“徐大将军将令下:无论何人,放下武器一律免死!”
与此同时,壕沟边的明军鼓乐队鼓点也大大变化——换成了大明将士熟悉的得胜鼓。
100
王保保率全家逃难,其情融融,其景凄凄,其心却苦涩无比。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曾经威震天下的蒙古铁骑如今竟如同纸糊泥塑一般?莫非是自己这主帅无能而累死三军?显然不是这样,王保保最为自负的就是自己带兵作战的能力,其次才是对大元帝国的忠心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