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4/9页)
东南营垒的战鼓号角惊醒了徐达。
后方遇袭!这正是考验一军主帅的关键时刻。
徐达没用过多考虑即迅速传令各营:坚守各自营垒,不准出寨,不准惊呼,不准敲击战鼓声援被劫营寨!
最令人意外的是:徐达竟然没忘了下令给在沟沿执行骚扰任务的部队:鼓乐照旧,不妨发动三秦大地的士卒们吼上几句秦腔信天游之类,越热闹越好!
而徐达却集结了自己的中军护卫,人数不过千余,亲自率领直奔东南营而去。
这等小股部队出营,当然不值得元军主帅王保保关注,王保保把握得是全局,是明军各营主力动向。
等待了许久许久,结果令王保保大为失望:明军各营竟然如同当真塞住了耳朵睡觉,吊斗铜铃叮咚依旧,提示更鼓时辰的木梆之声隐隐可闻,就连营寨墙上的灯笼都没有多亮几串!
更没有预料中的火把冲天。
尤其令王保保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不知数量多少的明军鼓乐队依然在沟沿胡闹折腾,细听:还有人扯起嗓子高歌乱吼,竟然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没有一点明军主力回救后方的意思!那么,自己还趁势全面出击吗?
王保保迅即决断:放弃出击!势未造成,趁什么声势?机没造成,即无机可乘,元军最明智的举动当然是严密监视,哪怕在这沈儿峪再多耗几天,也强似冒险进兵,孤注一掷。
王保保越想越是一身冷汗:这徐达的确非凡品!且不说大将军遇变不惊,其治军竟然如此森严!部下对后方杀声竟能无动于衷,真将才也!
事实上,徐达的可怕更是远远超出了王保保的想象!
明军东南营垒,正在肆意屠杀明军的元兵夜袭队突然遭到了有着严密组织的骑兵袭击!
没有往常遭遇明军骑兵时的那照面一阵骑弩,甚至连呐喊都没有,直接就是马刀翻飞、长矛乱捅,最可怕的就是:不时还有几声爆响,随响声即有数骑元兵栽下战马,这是那最可怕的骑兵手铳?
不错,徐达的中军护卫是装备了这先进火器。
旧历二十八日的后半夜,天色黝黑,若不是元军自己放起的大火照亮了自己,几乎就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现在夜袭队员们全都处在了火光明处,来袭强敌却处在一片黑暗之中,这简直就是挨打却不知对谁还手!
更何况明军的战垒上还不断飞下乱箭,这种瞎蒙中的乱战如何再能继续下去?
借着明军木寨墙燃起的火光,一些机灵点蒙古士兵们发觉了最可怕的情形:来袭明军不知多少,数支骑兵队竟然随着几声号炮开始向两翼张开,这是准备尽数围歼我军?
不错,处于队列中的徐达还就是这样打算的:不是来偷袭么?那就不妨“既来之则安之”,谁也别想回去报信!
徐达勒马于一处高坡之上,借火光观察战势,眼见元兵处于绝对劣势,自己的东南营垒中还有喊杀之声,这种内外呼应的战事大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全歼这股元兵也不在话下!
慢!何必非要全歼?驱赶他们一部回去报信岂不更好?
来袭的元军从何路来不好说,但是必定还是从来路去,如此岂不有了最可靠的向导?若依样画葫芦回报给王保保一支奇兵,对总决战无异于锦上添花!
再者,溃兵回营,能够传染给部队的多是沮丧;还有,若王保保得知自己就在东南营,那时将会如何举措?
徐达思虑已定,立即传下军令,顿时,中军卫队齐声大呼:“徐大将军在此!将令下:尽数围歼鞑子,不准一人一骑漏网!投降免死!”
呼声大作之刻,也有几声号炮响起,借着就是一阵悠扬的号角:那号角所表达的意思却与呼喊相反,在告诉明军将士:击溃敌军,随后掩杀呐喊即可。
暗暗吩咐身边数骑:远远跟上去,不要贴近元军败兵,一路留下进军记号,天亮前赶回中军大营。
感觉面临灭顶之灾的夜袭队员们突然发现了一线生机:原来滚滚逼近的明军长蛇阵突然变成了多路出击,但显然由于地理不熟,再加黑夜,各支骑兵队中间被迫留出了不少空隙,活命的机会来了!
于是,不用元军带队将领下令,最聪明的几个元军士兵率先策马冲出了明军包围!其实也等不到将令了——带队主副将运气都不太好,一个被乱箭射中坐骑栽倒在马下,不知何时已经被自家的铁蹄踏成了肉泥;一个奋身回马迎战明军,却被迎面崩了一手铳,早已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