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棋逢对手:徐达与王保保的太原对决战(第8/8页)
王保保慌不择马,急忙跨上一匹,举鞭乱抽马屁股,等劣马蹿出数十里之外,王保保才留意身后:寥寥十八骑跟随而已!
心中惨然却也安定许多:自古有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胜不骄败不馁,方为大丈夫也!
上路吧,此行何去?晋北风沙弥漫处,十八壮士下大同!
至于部下十万铁骑?个人顾个人吧,别怨本王忍心丢弃你们,再迟疑片刻,大蒙古复国也将无人也!
元军营区,士兵们找不到将领,将领找不到主帅,至于敌军多少?战与不战?没人来通知。士兵们眼见将军们丢下了弟兄,谁还出头组织死战求生?你主帅能抛弃士卒,士卒舍你更是容易,无非就是坐等人家收缴兵器罢了。
于是,随着常遇春派出的传令兵四处奔驰高呼:“降者免死!降者免死!”蒙古兵自觉奔出军帐,扔掉军械,一片片跪降明军马前。
天亮了,解放了!徐达传令计点战果:竟然降兵望不到边,细点达四万多人,而且每人装备坐骑:四万余匹蒙古骏马也随同主人做了战俘。
一场绝大战役惨烈开局,竟然戏剧般半宿收场,王保保十万大军半数崩溃逃散,少半做了俘虏,当然,如此规模的混战,死伤万儿八千也是难免的。
至于太原城?有豁鼻马这等本城指挥使率部隔城做思想工作,城内又有无数城外元军降兵降将的家眷起哄闹事,还能固守什么?于是四城大开,雪亮的马刀换成了欢庆的锣鼓,迎接解放大军入城就是。
就此,随着太原城门两侧鼓乐大作,太原战役的精彩演出也就正式锣哑鼓息,中原汉人骑兵与蒙古铁骑的生死对决,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地分出了不合情理的胜负。
解释一句:好多白话史书都记载说太原城外野战进行了三天之久,但这极不符合军事常识:城外厮杀三天,太原城内岂能无动于衷?地理谙熟的王保保又焉能笨拙到如此地步:面对兵力远远少于自己的明军,三天三夜竟然无法与城内通信?
这夜袭敌营的战事,也就只能在元军初到疲惫之极时实施,若当真有这三天时间,也就没有这个绝佳战机了。
最主要的是史书记载:《明史·太祖本纪》确凿记载攻克太原的时间为:“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明军于十二月初一日攻取太原,史书中没有给王保保留出三天战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