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这个汗王不简单(第4/10页)

与历史上匈奴、突厥等游牧渔猎部族一样,女真的后金汗国同样依靠战争和抢掠为其获得奴隶与财富的主要途径,这也是这些部族成不了气候的主要原因。历史记载显示,“后金国开国之初,俘掠的辽东之民,全部变成了满族的奴隶”一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昭槤《啸亭杂录》)而化奴为民、化解种族间的仇恨、逐步加大自由民的数量、减少编民为奴的人口,越来越严厉地限制满族人歧视、荼毒其他民族等等政策,可能是在皇太极继位之后就开始实行的。此后,在他执政的十七年间,其国政大体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若没有这一条,后金汗国想发展壮大,最后走进中原,可能就会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统一东北一样,没有那么容易。

事实表明,皇太极的努力,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到他执政的中后期,史料中已经开始颂扬:“由是汉人安堵,咸颂乐土”——因为皇太极的这些政策,辽东汉人安居乐业,大家开始传颂这儿是一片乐土了。

在选拔和使用汉族人才方面,皇太极做得就不是一般的好了,他的作为可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帝王比肩。

譬如范文程,他的先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曾经写下过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遂使一篇《岳阳楼记》成为千古绝唱。范文程的曾祖父高居大明兵部尚书之位,祖父和父亲在辽东为官,这才落籍当时的沈阳县。

范文程是在抚顺战役后来到后金国的,或是第一个既有大明官僚家世背景,又有学历背景,却投奔努尔哈赤的汉族知识分子。这十分不容易。

当时,在大明帝国君臣眼中,努尔哈赤是十恶不赦的叛逆,是跳梁小丑,失败了之后是要凌迟处死、诛九族的贼酋。假如不是富有胆识魄力,真正具有远见卓识,并且看透了大明帝国的腐烂,从而彻底失望的话,很难想象这么一个读了一肚子诗书的人,竟然会去投了贼。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这简直比一个沉鱼落雁、冰清玉洁的女孩儿,偏偏死心塌地爱上了一个小流氓,还要令人惋惜,还要不可原谅,还要令人怒不可遏。

范文程来投之后,据说努尔哈赤很高兴,当场对大家说:“他是名臣子孙,咱们要好好待他。”于是,一时间,诸王贝勒竞相优待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令范文程着实混了一副好下水。可是,时间一长,这帮子只有在马背驰骋、刀头舔血和女人肚皮上才会感觉快乐的凶猛战士,包括努尔哈赤,可能觉得和这位名人之后在一起厮混,实在无聊乏味得很,于是,就把这位满腹经纶、不用出家门便知天下事的秀才安置在一个章京的位子上,一放就放了八年。章京这个官衔可大可小,一般小章京指的是那种文书类办事员,搞得范文程在八年时间里,大约都好生无趣,相当寂寞,直到努尔哈赤死后。

皇太极继位后,很快把范文程找到自己身边,让他参与了军国大政。

据说,为表示尊重之意,不论人前人后,皇太极对范文程一律以“范章京”称之;每逢议事,若范文程不在场,皇太极必定会问:“此事范章京知道否?”臣子的奏议若有不当之处,皇太极便会建议他:“何不去找范章京商量商量?”倘若奏事大臣回答:“此事范章京已经同意了。”皇太极就会立即批准按照范章京同意的去做。有时,如果范文程生病,皇太极甚至会将一些事情延后,等范章京病好后再作裁决。后来,皇太极对于范文程的信任已经达到这种地步:凡是范文程起草的文件,他不再过目便予批准,他说:“我相信范章京不会出错。”就此,范文程成了真正的大章京。

史书中记载了不少这一对君臣之间知音默契的事迹,的确十分动人。据说,皇太极时常将范文程召进宫中议事,这种议事经常长达几个时辰。我们知道,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一对君臣时常会在一起商讨事情达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有时,范文程深夜时分方才离开宫中,回到家中刚刚歇下,皇太极又派人来请范章京入宫议事。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若能白天正常工作,已属帝国臣民之万幸。君臣如此夙兴夜寐,除了皇太极的死对头崇祯皇帝之外,国家能够不兴旺发达的,倒是不太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