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罗杰国王(第6/8页)
可惜这只是短期的缓和。他返回巴勒莫数周后,一场热病蔓延全城。王后因病去世,罗杰二世遭受精神重创,陷入悲痛之中。他把自己关在宫中,拒绝会客。因此关于他已经去世的谣言甚嚣尘上,再次唤起了南意大利各路势力的反意。然而,更可怕的消息还在北方。
洛泰尔对自己的意大利之旅非常满意。他从程序上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扶持英诺森为罗马教皇,也得到了自己的皇冠。然而,克莱尔沃的圣伯纳德对他并非全心全意的表现感到不悦。伯纳德意识到,只要罗杰二世还是西西里的国王,阿纳克莱图斯便不会被逐出罗马。于是他要求洛泰尔卷土重来,杀回意大利,完成这一使命。
伯纳德并非唯一担心罗杰二世的人。过去1000年来,拜占庭帝国长期统治着南意大利至少部分领土,但如今西西里人开始侵犯拜占庭富饶的达尔马提亚海岸。继吉斯卡尔之后,罗杰二世什么时候也会怀着同样的想法,侵略帝国领土?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美男子”约翰)不想坐等这一天的到来。他致信洛泰尔,提出共同进攻西西里。
拜占庭使者前往德意志,途中在威尼斯停留,竟在那里发现了第二个盟友。由于巴勒莫的崛起大大损害了威尼斯贸易帝国的地位,当地总督也愿意派出海军,全力支持拜占庭。
洛泰尔加冕之后,德意志的形势也大为改善。他的皇位吓退了所有潜在的对手,因此洛泰尔可以全力投入意大利战场。他用一年时间召集军队,等到雪融之后便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军北意大利。
这一次德意志人没有遭遇抵抗。北意大利城市纷纷陷落,当地军民几乎没有奋起战斗。诺曼贵族再次起兵叛变。随着意大利城市纷纷向洛泰尔投降,英诺森教皇率领教廷加入了德意志人的行列。只要运气不差,他们就能在冬季之前拿下意大利大陆,然后在第二年春天进攻西西里。
虽然王国面临严重威胁,但罗杰二世并不恐慌。他有两大优势:炎热的夏天,以及洛泰尔军队的封建基础。德皇洛泰尔并非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他可以一时指挥诸侯的军队,但无法永远调动他们。战争耗时越长,他们就越发焦虑,因此罗杰二世小心翼翼地避免刀兵相见。洛泰尔进军,他就撤退。同时,他还频繁地与各路敌人分开会面,意图挑拨教皇和德皇的关系。
到了夏末,罗杰二世的努力已经收到成效。天气酷热难耐,军中疟疾横行,洛泰尔帐下的诸侯公开要求退出战斗。事实上他们唯一的共识就是对教皇和意大利教廷的厌恶,因为后者总是不停地抱怨,为了这些人诸侯不得不远离家园数百英里,长途远征。事态越发糟糕,甚至有人试图杀死教皇41,只是由于洛泰尔亲自介入才未得逞。为了发起决战,洛泰尔做出最后的努力,围攻罗杰二世在意大利大陆地区的首都萨勒诺,但这位西西里国王镇定自若,岿然不动。
恼怒的洛泰尔让意大利盟友好自为之,自己则率军跨越阿尔卑斯山返回德意志。整个远征行动纯粹是浪费时间。洛泰尔没有获得任何永久性的成就,两个教皇仍在为罗马教廷的权力争吵不休,罗杰二世依旧安然无恙。没有德意志的支持,意大利叛军根本不能指望与诺曼人作对。洛泰尔回国两个月后暴毙,那时罗杰二世已经收复了大部分领土。
几个月后,罗杰二世扶持的教皇阿纳克莱图斯二世也随之去世。现在,英诺森顺理成章地成为合法教皇,罗杰二世则尽其所能与昔日宿敌达成协议。他消灭了最后一股叛乱势力,同时也小心翼翼地避免踏入教皇的领土。他还正式承认英诺森是合法教皇,并致信要求所有支持者都这么做。
但对英诺森来说,此举远远不够,而且来得太晚。要不是罗杰二世的干预,他数年前就成为公认的教皇了,教廷也不会经历分裂的痛苦和难堪。罗杰二世(第二次)被正式逐出教会。英诺森决定与诺曼人开战。由于无人可以借兵,他亲自招兵买马,发起进攻。
面对诺曼人,教皇军从来没有过好结果,这一次也不例外。公元1139年7月22日,英诺森的部队渡过加里利亚诺河(Garigliano River)时惨遭伏击。到了傍晚,教皇、枢机主教及其所有财物全部落入罗杰二世的手中。正如曾被吉斯卡尔俘虏的前任教皇利奥九世一样,英诺森坚忍、坦然地承受了失败。诺曼人对他礼遇有加,几乎看不出他是阶下之囚。但英诺森对于自己接下来不得不做的事情不抱任何幻想。三天后,他正式确认罗杰二世为西西里国王、阿普利亚公爵及卡普阿亲王,而且逐条承认阿纳克莱图斯9年前做出的承诺。除此之外,英诺森无能为力,但他也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在庆典仪式上,他长篇大论地布道,让身着厚重礼服的罗杰二世忍受酷热的夏日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