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集权皇帝(第4/6页)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四方相配,西方为金,东方为木,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中央为土。此外,还与四季相配,金配秋,木配春,水配冬,火配夏;土配长夏(夏末)。
“水”在五行学说中属阴,方位为北,季节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为六,音律为羽。因为和五行中“水”相配的季节是冬季,所以秦朝以冬季的第一个月十月为正月。因为尚黑,所以黑色成为秦朝的象征,“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百姓也因此被称为“黔首”。尺度以“六”为数,所以,很多东西都以“六”为限,或是“六”的倍数。另外,还把黄河改称为“德水”(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日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五德终始”说论证了秦朝代替周朝符合天命。属火德的周朝被属水德的秦朝取代,这是天运。
任何继承都是一种改造的继承。秦始皇在利用“五德终始”说论证秦朝合法性的时候,还对“五德终始”说做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五德”是相互循环的,如果承认“五德”相生相克,大秦帝国最终也会被下一个德运王朝所代替。但是,秦始皇希望江山千秋万世永远姓赢,因此,他一再鼓吹大秦帝国从他开始称“始皇帝”,然后二世、三世直到万世。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不仅是不允许以下议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秦帝国将万世不变,所以,他要抽掉“五德终始”说中关于循环相生的理论,以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话。
“五德终始”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维护君权又限制君权,既为新王朝论证合法性,又为下一个王朝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因此,秦始皇要把“五德终始”说改造成为只维护君权不限制君权、只为大秦帝国取代周朝服务而不为下一个王朝取代大秦帝国服务的理论。
制造神秘是一切封建帝王强化统治的手段之一。秦始皇在大力提倡“五德终始”说的同时,又大力主张“数以六为纪”。所谓的“数以六为纪”绝对不是今人所说的“六六大顺”。
那么,秦始皇的“数以六为纪”有什么含义呢?
五行与阴阳、八卦是相辅相成的。在五行中,火为阳,水为阴;在八卦里,有阳卦和阴卦之分。乾卦(□)是阳卦,坤卦(□)是阴卦,它们是六十四卦中最典型的两个卦象。
乾卦由三画“□”组成,历来有“乾三连”之说。阴卦最典型的是成两组六画“一”排列而成的坤卦,历来有“坤六断”之说(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水属阴,坤为阴,水德必以“六”为数。所以,在秦代,“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六寸、六尺、六马都以“六”为数,甚至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六乘以六)时,也是以“六”为倍数。
这些事例说明白后都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然而,秦始皇在大讲以“六”为纪的同时,却又不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如此,他有意要制造一种神秘色彩。
三讲传国玺。
传国玺是“奉天承运”的具体体现。在上部《秦赵之争》中,秦昭襄王对赵惠文玉得到的和氏璧垂涎兰尺,企图以十五座城池为诱饵,空手套白狼,骗取赵国的和氏璧,但是最后失败了。不过,后来秦国灭掉了赵国,也如愿以偿夺得和氏璧。赢政得到和氏璧之后,命令李斯在上面书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能表明赢政得到天下是“受命于天”,而且还得顺承传之万世的天意。还有一说,秦始皇的传国玺是用蓝田玉刻成的。
“德运”听起来总是那么玄玄乎乎,让人感到神秘,而传国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物。因此,传国玺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德运”的一种物化形态。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宋代,开国皇帝一直都把手握传国玺看做是天命所归的象征。朱元璋称帝后,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玺,一直以为大憾。
四讲封禅。
封禅是帝王进行的最盛大的天地祭典。“封”是在泰山山顶筑坛祭天,“禅”指的是在山南梁父山辟基祭地。“封’与禅”一先一后,先祭天,接着祭地,所以,“封”“禅”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