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都是为了权力(第7/9页)

二世虽然向来糊涂不讲道理,但在这个事情上,他觉得还是讲点证据为好。于是,就派人去三川郡那里,侦查李由里通外国的事。

李斯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根本不用开动什么脑筋,就知道自己上了赵高的当,二世要查办自己,完全是赵高搞出来的。这哥们儿也急了,直接上书给二世,狠狠地揭发了赵高一把。赵高做的坏事,朝中大臣是人的都知道。李斯也掌握了很多。但他没有全部罗列出来。他是政坛老鸟,最知道皇帝怕的是什么。皇帝最怕的就是臣下的专权——这对皇帝的权威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他在这个奏章里,把赵高描绘成一个专权的奸臣,罗列了很多事例,说赵高跟历代有名的那些权臣一个样儿,如果再让他这么专权下去,大秦王朝就会被他玩完。

当年,李斯被逐之时,他给嬴政写了一封信,最后得到嬴政的重用。现在他又想通过这么一个奏折,让胡亥把赵高搞掉,再重用自己。他的策略好像是很对的,他的思路和文笔仍然那么清晰流畅。可现在李斯仍然是李斯,但胡亥不是嬴政,他只是嬴政的儿子。嬴政的儿子跟嬴政是不一样的。

胡亥很快就收到这个上书,说:“这是什么话啊?赵高是什么人?太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胡作非为之事。你看看他的年终考核,哪次不是廉洁从政、热爱领导、爱护同事的?他能混到现在这个岗位,那是靠他的忠诚老实、刻苦工作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我认为这哥们儿是一个政治可靠、工作踏实的同志。现在你却怀疑他,这不是跟朕在政治上不保持高度一致是什么?现在这个局面,朕不依靠赵高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依靠?朕再强调一次,赵高同志精明廉洁、强干有力,对下能了解社情民意,对上能领会领导的意图。你就不要再怀疑赵高同志了。”

李斯一听,就傻了。原来自己这个上书,不但一点儿效果没有起到,反而还给这个新嫩皇帝教训了一番。

当然,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李斯仍然是幸运的。

但还没有完。

二世觉得赵高完全是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怕李斯哪天要把赵高做掉,就偷偷地把这事告诉了赵高。

赵高一听,就笑了,丞相大人啊,你居然敢在胡亥同志面前讲我的坏话?也许在陈胜、吴广面前,我玩不过你,可在胡亥同志面前玩,你是永远玩不过我的。他对胡亥说:“陛下,现在丞相最忌惮的人就是我赵高啊。如果赵高给他们搞定,丞相就会向田常同志学习。”

田常就是终结姜氏开辟田氏齐王的老大。

二世虽然糊涂,但对田常的故事还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坚决不能让李斯变成田常。

当时,关东的起义军闹得越来越厉害,秦朝只得不断地征发关中的力量去对付项梁他们。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觉得再这样下去,秦朝真的要完了,就又联名上书,痛陈一番: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戌、转。

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关东的盗贼越来越多,我们不断地发兵去残酷镇压,杀来杀去,伤亡了一批又一批,可仍然镇压不下去。这些盗贼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于,国家的兵役、水陆运输、建筑等苦事太多了,税赋也太重了,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这才不得不起来闹事当盗贼。现在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

如果二世的头脑稍微冷静一点儿,就会觉得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但二世要是觉得这个建议非常正确,他就不是胡亥同志了,现在这个局面就不是这个局面了。

他耐心读完这几句话,心里就大光其火,大声把三个人骂了一顿,然后把责任全推到他们的身上: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你们举的例子,全是先帝生前就打造的,我只不过是继承了他的遗志,努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现在你们都要求我废掉这些事业,这对不起重用过你们的先帝,也对不起继续重用你们的朕。你们还有什么脸在这个位子上混下去?

立刻下令,把三人移送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