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都是为了权力(第6/9页)
二世一听,这样一来,自己不用老是那么早就去刷卡上班了,可以在后面一边喝酒一边泡妞地处理国家大事了。他立刻“准奏”。
二世“准奏”之后,连国家大事都不用处理了。大臣们的奏章一到赵高这个法学专家那里就都已经处理掉了。于是,大权基本都拿在赵高的手里。
大臣们都见不到英明领袖胡亥同志了,都知道这是赵高搞的手脚,谁也不敢做声了——你就是发出再大的声音,最后也只能传到赵高那里,然后坐等赵高来处理你。
但李斯仍然不满,仍然大发牢骚。他现在是名义上的首席大臣。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首席大臣,即使在嬴政活着时,他也是能够天天见到始皇帝的那张脸,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生活。可现在他居然见不到二世那张新嫩的面庞,拍马屁业务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他就要被边缘化了。一个长期在权力中心地带长袖善舞的人,最不愿意的就是被淡出权力中心。他要是没有意见不发牢骚,他就不是那个熬夜写《谏逐客书》的作者了。
他的牢骚很快就传到赵高的耳朵里。赵高现在谁都不怕,但对李斯还是有一点儿忌惮的。这哥们儿是跟始皇帝闹革命出来的,属于标准的老一辈革命家,功劳苦劳都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绝对属于德高望重那类人。这类人不但有水平,而且很有号召力。现在赵高不怕他有水平,而是怕他的号召力。他要是组织起来,所有大臣都跟着他把赵高群殴一顿,赵高再怎么牛也会被打死的。所以,得想法办搞定这个家伙。
赵高治国没有水平,打仗更没有水平,但这哥们儿挖坑害人是很有水平的。
李斯的智商很高,但玩坑人这一手却远不如赵高那样高明了。
赵高直接去找李斯,一脸坏笑地对李斯说:“丞相大人啊,你是知道的,现在关东那里的盗贼太多了,到处武装闹事。可咱们的皇帝陛下却天天只想着如何去修阿房宫,用心去搜罗良种狗和名马这些玩物。我很想去劝劝他。可我的地位太低了,哪敢开这个口。你是首席大臣,劝诫皇帝是你的职责啊。你为什么不劝他?”
李斯一听,觉得赵高这话真有道理。连赵高这样的宦官都想出来说话了,自己拿着丞相的工资却老是紧闭鸟嘴,也太不像话了,于是就对赵高说,你说得很正确。我也很想当面跟他说这些话了。可是现在皇帝陛下不坐朝上班,我连见他一面都难,哪能当面对他说什么呢?
赵高说,丞相大人如果真的敢去跟陛下说这些话,我可以帮你通风报信,什么时候陛下有空了,我就通知你。
李斯一听,欢欣鼓舞,能接近皇帝,就等于接近权力中心。而且还有赵高配合,这事肯定大功告成。可他一点儿没有想过,赵高是什么人。
赵高把这个前期工作做好之后,然后就进宫去,在二世玩得正高兴时,派人对李斯说:“现在陛下有空。你可以来了。”
李斯怀着激动的心情跑到内宫那里求见皇帝。
门卫进来向二世通报。但二世不理。
李斯继续求见,一直搞了多次,二世就愤怒起来,大吼:“我一天到晚有很多时候都闲得无聊,丞相却不来见。现在我正玩得高兴,他偏偏坚持要进来,这不是看老子不顺眼是什么?”
赵高看到二世恨得脸发红,自己预期的效果顺利达到,就出来说话了,“丞相大人曾经深度参与沙丘事件,为陛下立了大功。现在陛下当了皇帝,可他觉得自己仍然是丞相,没有进一步提拔。他现在很想割地称王。另外,还有一件事,如果陛下不问到李斯,我真不敢说出来。李斯的长子李由现在是三川郡守,而盗贼头目陈胜就是李斯邻县的人。所以,当他们路过三川的时候,李由只是消极守城,却没有主动出击。这不是故意放过盗贼是什么?我还听说,他们之间往来的书信很频繁,只是没有抓到物证,所以不敢向陛下汇报。总之,丞相现在的权势很大,大到连陛下也比不上。陛下你就看着办吧。我不好再说什么了。”
二世向来觉得赵高的话是真理,立刻下令,查一查李斯,一定要揪出一个大老虎来,痛打一顿。
终于害死了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