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都是为了权力(第5/9页)
到了这时,反秦的几路大军都被章邯打得很惨。
田儋光荣牺牲后,他的弟弟田假宣布继承他的遗志当了齐王。
项梁看到章邯真的很猛,只得亲自出马。此时,章邯正猛攻田儋的另一个弟弟田荣。项梁的部队开过去救田荣,与章邯大战。章邯想不到项梁的水平不是吹的,被打了一个大败,只得向西跑路。这哥们儿近两年来,独自一人为秦朝打仗。而他的领导们却仍然在咸阳那里吃喝赌嫖,享受着马屁的舒服。
项梁亲自追击章邯,而命令项羽和刘邦攻打阳城。阳城的防守很脆弱,两人不费什么力气,就破城而入。项羽再一次满脸横肉地下令:屠城。
之后,楚军主力在濮阳城东又跟章邯大战。
章邯又被打了个大败。
章邯很郁闷。战争打到现在,他仍然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别的人也在战斗,但基本都是被动地战斗,而且连自保都不能够。只有他在主动地向反秦武装进攻。而他的进攻却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
但章邯仍然硬挺着,他遭到几连败之后,又收集残兵,坚守濮阳,动员大家挖环城沟,增强防守能力。
项梁和刘邦看到濮阳很难攻得下,只得退了出来。但这俩哥们儿绝对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们继续向定陶进攻。
赵高专权
章邯连续吃了败仗,齐国那边的外部压力大大减轻。田家几巨头终于能腾出手来跟兄弟玩玩了。田荣对田假很气愤,凭什么你当了齐王,而不是由别人当?于是,带着部队向田假打过去。
田假挡不住,只得逃亡,跑到楚那里当避难的国家元首,那个田间本来是去救赵国的,看到田荣搞政变,知道自己要是回去,谁也救不了自己,就干脆也留在赵那里拿了赵国的绿卡。
田荣当然也不敢自己称王,他立了田儋的儿子当了齐王,自己当了相国,然后让田横当了将军,把齐国的故地重新平定,模样又做了出来。
章邯确实是很有水平。他在濮阳那里几天,声势就又浩大起来。项梁知道,这哥们儿真的牛,要是让他再次威武起来,局面就真的不妙了。于是,就派人去找田荣,要求齐楚两国联合起来,把章邯的部队彻底消灭光。
从反秦的角度来说,项梁的这个倡议只有对没有错。
但田荣却提出了个条件,你杀了田假,我就跟你合作。你不杀田假,那你就跟田假合作吧。
项梁当然不会杀田假。田荣最后不出兵。
反秦势力虽然经历几次暴力整合,现在分成楚、赵、齐、韩、燕几个公司,虽然都高举着打倒秦朝反动统治的大旗,但仍然是散沙一盘,在与秦军大战的同时,还抽空搞些摩擦。
仍然是那句话,如果秦朝最高层这时突然觉悟起来,举全国之智、拼全国之力,从国家元首到一般小屁民都支援章邯的工作,做好章邯的坚强后盾,要灭这几股力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秦朝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
这个可能完全被二世和赵高掐死。
赵高是史上排名很靠前的奸臣,同时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对前线的情况是很了解的,但他仍然不想让二世了解。他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前线的战事,而是他个人在朝中的权势。
他通过策划沙丘事件进入权力核心层之后,做了很多事,但全是利己害人的事,利国利民的事半件也没有做过。他看谁不顺眼就杀谁。
连他也觉得,自己杀的人太多了,多得让他也觉得后怕起来。当然,如果他觉得后怕起来后,就主动收敛还算是悬崖勒马,善莫大焉。可这样的人能在做坏事的大道上悬崖勒马吗?他为自保,为了杜绝别人到二世面前的告状,就对二世说:“陛下知道皇帝为什么尊贵吗?”
二世当然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赵高还会问吗?
赵高说:“原因很简单。皇帝之所以尊贵,就是只让大家听到陛下的声音,但不能老让大臣们看到陛下的堂堂相貌。现在陛下还很新嫩,对很多事的考虑未必都到位。现在天天在那里坐朝,按时上下班,好像很遵守纪律,但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出了偏差,就等于把自己的不足之处晒给大家看。大家就会觉得陛下一点儿也不英明了。所以,陛下以后应该在宫里上班,大臣们的奏议全部交到宫中来,跟我们这些精通法学的人好好研究之后,再作出处理。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会觉得陛下是英明领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