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除掉障碍(第4/8页)
韩国看到赵国那么牛,都给秦国打得那么狼狈,自己这个综合实力远远不够秦国打一下的。他们实在不想跟秦国玩了,但现在玩不玩是秦国说了算,不是韩国说了算——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话可不是乱说的。他们想了想,还是发扬传统的割地精神,派出使者跑到秦国,主动割出一部分土地献给秦国,然后还要求当秦国的二层机构,成为大秦帝国的子公司。
这个使者是个历史名人——韩非。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是李斯的同学,水平是有,可是韩王却不把他的水平当水平。他向韩王提出了很多建议,但韩王一概不理,弄得他很郁闷。你再怎么狠,但你在一个菜鸟老大手下干,你的狠也等于零。如果你继续在这样的老大手下混,你也会是菜鸟一个。
这哥们儿看到自己不被重用,闲得没事干,就天天拿起竹简,写自己的文章,一共写了五十六篇,十多万言。十万字如果放在现在,很多网络作家估计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可那时都写在竹简上,要拿着毛笔醮着墨在竹简上写完十万个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而且还是笔画最烦人的篆字,那是很花功夫的。装完这么多文字,估计得砍掉一大片竹林。
而且他的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名篇,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到现在仍然有人在读。
这哥们儿在当时就已经很出名,嬴政老早就听说过他。这时知道韩国的使者正是韩非,心里很高兴,十分想见到他。
韩非知道嬴政想跟他见面,也很高兴,就给秦王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见解向秦王陈述了一番。
嬴政一看,果然牛啊。
李斯曾跟韩非是同学,知道这位老同学要比他厉害得多,要是让他成为自己的同事,以后自己的市场就会全面压缩,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大王想灭掉诸侯,作为韩国的传统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之一,韩非一定是只为韩国着想而不会为秦国着想的。这是人之常情啊。对这样的人,最好来个以法诛之。”
嬴政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把韩非抓起来。
李斯知道如果不尽快把韩非搞定,秦王早晚会醒悟过来,又会把韩非放出来,甚至会重用他。因此就叫人把一包毒药送给韩非,叫韩非赶快自杀,否则到时连选择死亡的方式都由不得你了。
韩非虽然聪明,但打死他也没有想到这是李斯同学的阴谋,于是,眼睛一闭,把那包毒药全部倒在嘴里,结果在牢房里死去。
没几天,嬴政觉得李斯的话又没有道理了,下令把韩非放出来。哪知,得到的报告是,韩非同学已经死了。
韩非无疑是有水平的人,如果让他得到发挥,历史也许会增加很多精彩的细节。
奸臣真好
幸亏这时秦国并不缺牛人。
此时,秦国的国力更加强大,完全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
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嬴政下令大军伐赵。
这时的嬴政很有信心,他想一举吞灭赵国,即使不能一举吞赵,但把赵国打得元气大伤还是可以的。
这次伐赵之军分成两路,一路向太原,夺取了狼孟和番吾,最后与李牧相遇。秦军这几年来,少有败绩,但却打不过李牧,于是便退回去。另一支部队攻打邺城,但居然也没有拿下。
嬴政这才知道,赵国仍不可伐。
既然赵国不可伐,那就老老实实按既定计划,先灭韩吧。韩国现在虽然没什么实力,也天天表示永远当秦国的二层机构,谁要是敢打秦国老大哥,他们韩国一定会武装保卫老大哥。可韩国到底还是一个有主权的国家。要是再被哪个敌对势力利用一把,麻烦也会不少。而且灭掉韩国虽然获益不大,但却可以吓一吓其他诸侯国,威慑效果十分明显。
韩国高层这时虽然没有什么牛人,但政治敏感性十分高,预感到秦国要把他们干掉了——连一个代表韩国去献地的使者都被秦国关到牢里杀了,秦国还把他们当一回事吗?现在伐赵不胜,那股怒火只有转到韩国这边来了。
但韩国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得又来老一套,再送地。
韩国派人去对秦国说,我们决定把南阳那块黄金地段割给秦国老大哥了。请老大哥派人去接收,好好开发。